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梁 丽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胜利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意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肩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基础教育;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使人乐于积极持久地去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因此,教师应当用环境来培养、发展,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具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社会和学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与期望变为学生自己内在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前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双边活动。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兴趣、志向正处于萌发和培养阶段,小学生的情感易被他人感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浅谈几点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权利,让学生拥有自主探讨的空间。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新知识。尤其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教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思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情境的创设者,在创设情境中,教师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问题,从而能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勤思多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例如老师讲话,如果声音太高,学生受不了,但老是低音对小学生也不合适;快了学生听不清,慢了学生不爱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该高得高,该低得低,要高、低、快、慢适中。又如,有的老师讲话有语病,讲一句话“啊”一声,结果,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数“啊”字,学生的兴趣被老师的语病吸引了。提问也要注意艺术,有的老师猛然提出一个问题,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既没有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也不是面向全班。在课堂教学艺术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多思考。
  三、开展活动机会,培养兴趣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要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保持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的机会,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如组织学生出小组墙报、班级黑板报、办手抄报、讲民间故事、成语接龙、答记者问竞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多种兴趣,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能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小学生爱听故事,更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把课文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小英雄雨来》一文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预习,熟悉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雨来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同学们通过课前准备,对雨来的英雄事迹有了深刻的认识,经过构思、整理、提炼,在课堂上讲起来有声有色、富于感情。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讲,其故事内容更能打动同学们的心,这就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灵活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教学硬件设施的升级,目前较发达地区的小学教室已经基本上配备了多种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形式多样、充满乐趣的教学方式,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比如说,目前早已广泛存在于教室的投影仪和闭路电视,就可以通过连接相关设备来讲课本上的知识以灵活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立体化的展示。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學生的注意力被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对于本堂课程教授的内容,往往也会获得较为深刻的记忆。
  五、鼓励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原因大部分是来自教师个人素质,在一堂考试中,因为学生对语法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便进行批评和惩罚,实际上这种做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伤害很大,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还会使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紧张,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个和蔼可亲、经常鼓励表扬学生的教师,课堂气氛一定是融洽的,学生也愿意认真听课,努力学习。教师平时应多留心关注学生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特点和思维特点,对于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讲解知识疑点,安慰学生切莫急躁,需循序渐进。学生对于帮助过自己的教师会充满好感,并暗自努力学习,以报答教师,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极具表现欲,在对课文进行延伸时,可适当通过提问带动学生思考,回答时以抢答的形式完成,无论对错与否,都必须肯定学生的勇气和积极性,以此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在听写单词、朗读课文、口语对答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这种竞争机制能使学生们课后互相帮助,课堂上积极活跃,学习气氛融洽。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要紧跟国家的步伐,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