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探索

【作者】 李胜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习作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习作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原北师大教授刘锡庆先生的观点是习作教学有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教的,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和语言,但这几个方面与习作好坏不是关键;二是半能教的,主要指:观察能力、体验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能力不能直接传入,只有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吸纳,这比第一条‘能教的’更为重要;三是不能教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才气和灵气,胆气和生气。”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对他老人家的观点颇为推崇。针对“能教”与“半能教”作了一些习作教学方面的探索。
  一、阅读与习作结合,开展技巧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足够的写作技巧,在习作写作过程中也有着表达错误或者表达技巧匮乏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技巧,教师应当将阅读教学同习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技巧可能有很多,教师需要对这些写作技巧进行总结、筛选,穿插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当然不一定要每节课都面面俱到,只要训练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点就好,比如阅读教学时讲到倒叙,那么就可以问学生:“作者在记录这件事的过程中使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那么谁能告诉現。在这里使用这种写作方法到底好不好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写作技巧
  二、激发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活动的内部动力。习作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习作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常用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习作讲评交流活动。习作讲评课是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既是对该次习作的总结,又是下次习作奠定基础。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习作;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习作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习作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习作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习作。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习作的期刊的时候,我大力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一定也能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习作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3)分小组出习作集,让学生感受当小作家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漂亮、工整的习作被同学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花边、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求全责备,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不胜枚举:比如,举办班级征文比赛,出写作手抄报,定期把学生写得好的习作打印贴在学习园地、让学生故事接龙等等,只要能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就可以用。
  三、注重平时积累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习作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再吵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作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课外阅读积累。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生活是习作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习作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习作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习作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要渗透学生的生活,使习作教学返璞归真,让习作教学回归生活。感受作为认知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新的起点。文章是在对生活的感受中孕育出来的。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有独特的生活感受,写出的文章才有个性;感受越深刻,表达得也就越深刻。《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中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此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春景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拓宽视野,生发出各种不同的感受,并找到一个能激发出自己兴奋点的话题,深入思考,仔细分析,体悟启迪,捕捉文思,抓住事物内涵,提取出人所未见的新感受、新精神。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变成妙文佳作,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产生共鸣。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为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习作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习作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习作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习作,习作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的这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