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作者】 徐太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柏杨基点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生写作文时,最感到困难的是无话可说。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感悟生活,参与实践体验活动,注重课内外的平时积累,从而增加素材,活跃思维,拓展思路,激发灵感,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教学探索
  小学作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长期以来,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要么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要么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言之有物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认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平时要多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发现、领悟事物的美好与本质,为写作积累素材。为什么有的学生觉得作文无话可说,原因在于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他们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老师要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感悟,思考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便可以见别人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最后就能说别人所未说,写出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平时就要有一双观察生活的慧眼,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都要用心去观察。另外名胜古迹、春花秋月、鸟兽虫鱼,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生活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要用心去体悟事物。我们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写作时就能“言之有物”,就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一般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往往不太关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尤其是作文前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往往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作文课上可以让学生带一些实物,比如写小动物一类作文时,教师可以带实物上讲台,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外貌,拿东西给它吃,还可以让学生来逗逗它。这么一来,学生就能把小动物的动作、神态活灵活现地写出来。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增加体验,带动写作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之前,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充分感受其中的乐趣。教师把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于他们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写作知识。在特定的活动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有了亲身感受,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们便可写出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如春暖花开时,带学生游山山水水,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夏木阴阴时,观蜻蜓立荷,感受草木葱茏的生机;秋叶金黄时,去田野拾穗,体验丰收的喜悦;白雪皑皑时,赏粉妆玉砌的世界,融入堆雪人打雪仗的欢乐……这样有目的地创设情境与活动,并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就有具体的内容可写,有具体的情感可抒。
  记得我刚刚从教时,我们农村小学还会专门放一个多周的“农忙假”,我就向同学们提出具体要求:和父母一起到地里参加农活,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不同方式进行劳动,最后写一篇两百字以上的感想。农忙假期间,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白天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休息时,请父母给他们讲些耕种方面的常识;最后再下笔作文。农忙假结束后,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内容生动、情感真挚的文章。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让他们由“无话可说”到“有话想说”。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一次作文都让学生来“活动”一下,关键是要教会学生融会贯通,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同经历和感受都及时记下来,把写作兴趣保持下去,不断增强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鼓励学生说心里最想说的话,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很多时候学生作文都有套路,这套路要么是老师教的,要么是从作文书上学来的。如写好人好事就是公交车上让座,或送同学去医院;写父母的爱就是我生病了,深夜送我去医院,或下雨了父母送伞来等等;选材陈旧,毫无新意。其实,作文应该鼓励孩子说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什么很多同学作文无话可说,而他写给自己看的日记却写得很长呢?原因就在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为什么做不到呢?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自己最想说的话,不要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我们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都会有很多有趣、有意义、甚至难忘的事,都可以是我们作文的素材。老师不要过多地去限制学生这个可以写,那个不可以写。写同学为什么就不能写同学之间的矛盾?写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写对老师的不理解?写父母为什么就不能写和父母之间的冲突?学生不可以指出和批评父母、老师等长辈的不对之处吗?如果这样去写,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老师需要引导的学生是: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之间的冲突等要有正确的认识,从中获得积极有益的感悟和启示。这样的文章既言之有物,又有思想感悟,学生一定会有收获的。
  四、必须让学生注重课内外的平时积累
  作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可用来写作的素材,还要有谋篇布局的能力及写作技巧,这些都需要平时的积累,所以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内外的积累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尽量背诵下来,尽量多看一些课外读物,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文章应抄录下来,养成观察、思考、记录自己见闻感想的习惯。我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与感受记下来。小学生如果能坚持写日记,对写作水平提高大有裨益。耳闻目睹、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记录下来就是在积累。写日记的习惯养成了,就不用操心他们会不会写。试想,当学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向日记本表达和倾诉时,他们的笔下还用愁没有形象生动、真实感人的内容与情感么?如果能把平时积累这项“大工程”坚持长久,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也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就能言之有物,把作文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