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作者】 严华杰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龙文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便于初中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初中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但是,在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是服务于科学技术发展而生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概念、规律等加以生活化,满足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需求,培养实用性的人才。那么,如何改变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提高生活化教学效率,就成为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论述,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学中能以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导入新课,不仅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课题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联系的趣味因素,来导入新课,使学生会感觉很熟悉,很真实,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学习液化一节时笔者说:在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为何冒“白气”?又如在讲解“滑动变阻器”时,笔者说我们在听录音机时转动它的音量旋钮时,播放的声音音量为什么会变大变小?当我们调节台灯的亮度开关时,灯光为什么会逐渐变亮或变暗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调动了起来,都想知道其中的道理,抓住学生的这种求知欲望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加大学生学习动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有效地进行物理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多进行物理知识与生活内容的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过于注重学生课本知识的掌握,注重考试的考点,不注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初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利用好生活知识,可以将初中物理讲解得生动有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总结出物理知识,这就是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的体现,我们在讲解光学这一课时,就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很多例子,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影子,还有,我们现在普遍都有的照相机,关于影子的例子,我们可以很好的理解光是按照直线传播的这一原理。光在传播过程中要是被不透明的物体遮挡,就会在物体后面留下影子,进而扩大问题的联想,月亮的盈亏就是地球遮挡下的影子,老师也可以用一个凸透镜在黑板上形成图像给学生讲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还可以讲解我国古代科学家是怎样发现小孔成像原理的,这些生活中的小知识都会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会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新课标要求的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 
  物理语言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科学语言。中学物理语言一方面具有鲜明的条理性、逻辑性、严密性;另一方面又过于模型化、抽象化,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并且晦涩难懂,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从而对学习物理产生畏惧心理,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学习态度越发消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把过于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生动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物理,理解物理。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都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有些生活经验与实际的物理理论是相悖的,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学生的物理前概念,将生活性和科学性素材进行加工和重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物理现象直观、真实地展示给学生。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教师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素材进行引入。比如,我们在骑自行车时,停止用力后,自行车继续向前滑行的原因是什么。这就与学生认为有力物体才运动的认知出现差异,在带着悬念的情境中,学生求知欲也更强烈。再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可以播放“树荫下的光斑”这样一段视频,从学生熟悉却被忽略的生活画面中导入新课,学生自然倍感亲切。
  五、积极开展贴近生活的物理实验及活动,加强知识巩固
  初中物理老师在上课当中要经常给学生开展一些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实验及活动,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较重,老师要充分结合这个特点来开展物理教学和物理实验。比如讲到“杠杆原理”时,便可以结合“跷跷板”来讲课,随后带着学生到体育场借助游戏的方式来亲身体验“跷跷板”中所蕴含的杠杆原理。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方式让基础物理与实际生活越走越远,脱离实际谈理论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观。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行动,让生活实际来辅助物理的学习,加深对物理的理解。当然,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课外延伸知识还有赖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督促。最后,初中生面临的升学压力也很难让学生和老师转变学习观念接纳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