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陈兰英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果的问题,主要从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灵活获取知识的方法、选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五方面探讨一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求我们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应把握课堂关,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采用有效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教学方法体系就是运用“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把握和使用教材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范祥善在《国文教授革新之研究》中说:“宜善用教科书而不为教科书所用。教科书,死物也。教授国文,舍而弗用固不可,用之不当,其害立见。善教授者,一时间内,变化多端。务使儿童对于教科书,若醴泉之甘美,而郯郯有味。能触类旁通,增长见识,启发思维,则是上乘。故以教科书为文字之借径则可,以儿童为教科书之奴隶则不可。”语文教师在课前应深入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教材,超越、发展教材,恰当地使用教材,使语文教学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使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还要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惑”即是疑问,学生不断提出疑问,就会不断的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起到引导、培养的作用,而且这个过程要科学而且要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
1、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如教学《三顾茅庐》时,初次阅读课文,大多数学生会提出一些不懂的词语,如“拜访”、“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潺潺”等。再次仔细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如何?”“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可以说,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最后在全文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回顾反思,提出问题,把问题及时地在课内解决。
2、培养和诱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来说,开始时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引导学生定向自学,并要求他们提出二三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会逐步养成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的习惯。一旦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特别的有个性的见解,那么学生质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培养和诱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对一些跟学习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对于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要诱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语言运用上质疑,从课文表现的中心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学生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熏陶
首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其对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其次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以英雄的光辉形象和模范行为激励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人物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多文学形象及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和熏陶。长期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后评价要及时、认真
一般来说,作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是课后评价的主要手段,因此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十分必要。更甚者,要多次批阅。在担任公立学校教师之前,我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任职。那所学校对教师作业批改方面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及时批改、订正,而且在订正之后,还要将作业收上来再次批改,直到学生不会再错为止。虽然工作量大,但事实证明这么做效果很好,最起码学生不会再在这类题目上跌倒第二次。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相信只要抓好这四方面的工作,再辅以家长的适当配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指日可待!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再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求我们讲求实效,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应把握课堂关,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采用有效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现在的教学方法体系就是运用“激趣、启思、导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正确把握和使用教材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范祥善在《国文教授革新之研究》中说:“宜善用教科书而不为教科书所用。教科书,死物也。教授国文,舍而弗用固不可,用之不当,其害立见。善教授者,一时间内,变化多端。务使儿童对于教科书,若醴泉之甘美,而郯郯有味。能触类旁通,增长见识,启发思维,则是上乘。故以教科书为文字之借径则可,以儿童为教科书之奴隶则不可。”语文教师在课前应深入研究教材,正确把握教材,超越、发展教材,恰当地使用教材,使语文教学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使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还要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各种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惑”即是疑问,学生不断提出疑问,就会不断的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起到引导、培养的作用,而且这个过程要科学而且要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
1、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要充分认识质疑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如教学《三顾茅庐》时,初次阅读课文,大多数学生会提出一些不懂的词语,如“拜访”、“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潺潺”等。再次仔细读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如何?”“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可以说,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了。最后在全文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回顾反思,提出问题,把问题及时地在课内解决。
2、培养和诱导学生质疑,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来说,开始时每学一篇课文都要引导学生定向自学,并要求他们提出二三个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提问。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会逐步养成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的习惯。一旦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或提出特别的有个性的见解,那么学生质疑能力也就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培养和诱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妥善处理。对一些跟学习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在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对于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求得解决。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4、根据语文学习的特点,要诱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从题目上质疑,从课文的语句、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前后联系上质疑,从语言运用上质疑,从课文表现的中心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质疑,等等。学生学会了质疑,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熏陶
首先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其对学生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其次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以英雄的光辉形象和模范行为激励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雄人物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多文学形象及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和熏陶。长期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后评价要及时、认真
一般来说,作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是课后评价的主要手段,因此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十分必要。更甚者,要多次批阅。在担任公立学校教师之前,我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任职。那所学校对教师作业批改方面要求十分严格,不仅要求及时批改、订正,而且在订正之后,还要将作业收上来再次批改,直到学生不会再错为止。虽然工作量大,但事实证明这么做效果很好,最起码学生不会再在这类题目上跌倒第二次。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相信只要抓好这四方面的工作,再辅以家长的适当配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