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作者】 何 未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凤翥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一堂课的导入是这堂课成功的一半,本文主要是借鉴名师课堂实录,和自己的一些理解,与大家一起探讨小学课堂的导入。
  关键词:开门见山;解题;直观;温故知新;谜语 
  导入是指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程序和轨道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学习作铺垫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到好处的利用课堂导入,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的目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参观学习谈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看图导入
  实验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较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善抖包袱,设置悬疑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相信每个人都看过赵本山老师的小品“卖拐”和“卖车”,这两个作品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一个有效的导入,来瞬间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让对方紧跟自己思路走的目的。对于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这方面着手,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更多的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教学。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感性认识很强,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会尽力去学习研究,总能够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研究得十分透彻。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不妨多提一些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话题。
  三、简介背景、作者导入
  对于那些社会背景距现在较远、寓意含蓄、学生不易理解的课文,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这类课文,可先直接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者或背景,然后再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在教学中通过背景材料层层铺垫,相关材料互相渗透,有时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文章的精髓,语文课堂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情境导入法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章文笔清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我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升国旗的情景中,在看完视频后,我相机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学生全都积极回答问题: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接着我再提问:“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相机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最后我再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五、谜语导入法 
  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落花生》,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生猜)“对,是落花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
  六、音乐导入
  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能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因此,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放松。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自信心也随之提高,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了。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七、旧知导入法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例如,我在教学《雨点儿》第二课时,就采用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的方法,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接着我提示:小朋友,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雨点儿啊离开云妈妈后,小雨点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雨点儿去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吧。学生听完后分场兴奋,我接着说:“想和雨点儿一起去旅行,先要和上节课认识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要不,它们会拦住你们的。”接着课件出示生字认读。这样的导入方法马上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使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总之,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设计有效的导入,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学到知识,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共同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