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升高中德育教育质量的对策分析
【作者】 罗斌先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德育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高尚品质的标准,高中处于一个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学生们的德育问题应该是教育的重点,德育教育在学生身上要好好的体现出来,以后就会反映在家庭与工作中,形成一种知荣辱、讲正道的好风气。因此,高中生德育教育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生良好思想品行的关键,是培养高中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
关键词:高中管理;积极向上;德育教育
高中生在学习当中有什么样的作为,就是靠着班主任的管理,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的任务当中需要摆在和学习同等的地位,关系的是学生们今后的发展,提升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就是在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本文将阐述提高德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并且分析一些加强教学的措施。
一、高中生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已经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思想认识,而后通过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认识、行为道德加以强化,使青少年的各个方面更加康健。但是,在高中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地位变得极为薄弱。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以学校教育作为主导,忽视子女家庭教育,或者其教育形式只停留在管教方面,从而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另外,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过分宠溺,导致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实施相应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过于传统化,教师往往是以课本作为主要施教媒介,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思想上,无法付诸行动,根本达不到德育的目的和效果。第二,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学校尽管知道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导致德育教育的目标根本无法彻底地贯彻到课程教学、教学管理、教学实践等各项工作中,同时不注重实践活动对思想道德的贯彻,单纯地凭借几节德育课或简单的主题活动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二、策略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
高中生的课程虽然很紧张,也没有专门的关于德育的课程,在这样紧迫的学习时间里面,班主任也要紧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它会影响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德育为首,并不是说德育是学生唯一的学习目标,“德智体美全”是我们常常说的,但是怎么样来让学生们达到这样的标准呢?班主任除了要教学生自己负责的课程之外,还要负责他们的德育。首先,“德”的含义是什么,需要学生们在心里面有一个认知,从定义上来了解它,高中入学的学生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从初中到高中会有很多东西都变得不一样,遇到的同学是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遇到的教师是比以前要严厉的。学生们除了需要良好的文化成绩之外,还需要高尚的思维,德育教育在高中时期的失败可以说是由于角色的缺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情况,有学者提出: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孰轻孰重?其实二者是不同层面的东西,德育是高于学科教育的,同时又作为学科教育的基础出现,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二)做好实践教育活动
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班主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德育的实践活动应该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感官上出发,通过观察、讲解、动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诚信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条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行。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播放近现代的好人好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我领略和学习良好的思想品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行奠定扎实的基础。当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聆听程门立雪、精忠报国等传统故事,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感受,并进行交流与分享。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的优良品行。
(三)信任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学生一定要和自己做朋友,平时打成一片,形成一个和谐的关系体系,班级管理中纪律是最不好处理的问题,一般来说会有调皮的学生故意捣乱,扰乱班级纪律,但是班主任碍于学生的自尊心不好直接当面批评他,这些是班级管理上面的一些障碍,学生的纪律问题不好是归于德育教育的问题,由于长期没有德育的规范,导致学生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做事观念,不知轻重,在各个学校当中,这些问题层出不穷,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过后,发现德育教育是比较有用的,学生们的本质不是坏的,只是由于环境的因素,让他们变成现在调皮的样子,其实这也不算是缺点,学生总是需要一点生气的。班主任并不是高人一等,我们和学生们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是经历过那些阶段的学生,所以我明白学生是想要得到班主任的信任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做任何事情才能够有动力,班级活动是学生和班主任经常共同参加的活动,也是一个能够彰显学生能力的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与外界打一些交道,从与外界交流来看,就能够看出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是什么样的,德育教育的第一步就从观察学生做起。
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关。但是,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不可否认,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有着主导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班风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想品行培养氛围,其次要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刻领悟和学习良好的思想品行,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法桂菊,李伟.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15):49.
[2]牛海丽.诚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现代教育,2014,25(14):123-125.
关键词:高中管理;积极向上;德育教育
高中生在学习当中有什么样的作为,就是靠着班主任的管理,德育教育在班主任的任务当中需要摆在和学习同等的地位,关系的是学生们今后的发展,提升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就是在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本文将阐述提高德育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并且分析一些加强教学的措施。
一、高中生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已经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思想认识,而后通过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思想认识、行为道德加以强化,使青少年的各个方面更加康健。但是,在高中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地位变得极为薄弱。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以学校教育作为主导,忽视子女家庭教育,或者其教育形式只停留在管教方面,从而出现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另外,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过分宠溺,导致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实施相应的德育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过于传统化,教师往往是以课本作为主要施教媒介,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思想上,无法付诸行动,根本达不到德育的目的和效果。第二,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学校尽管知道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但由于高考的压力,导致德育教育的目标根本无法彻底地贯彻到课程教学、教学管理、教学实践等各项工作中,同时不注重实践活动对思想道德的贯彻,单纯地凭借几节德育课或简单的主题活动是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二、策略
(一)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
高中生的课程虽然很紧张,也没有专门的关于德育的课程,在这样紧迫的学习时间里面,班主任也要紧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它会影响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德育为首,并不是说德育是学生唯一的学习目标,“德智体美全”是我们常常说的,但是怎么样来让学生们达到这样的标准呢?班主任除了要教学生自己负责的课程之外,还要负责他们的德育。首先,“德”的含义是什么,需要学生们在心里面有一个认知,从定义上来了解它,高中入学的学生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从初中到高中会有很多东西都变得不一样,遇到的同学是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遇到的教师是比以前要严厉的。学生们除了需要良好的文化成绩之外,还需要高尚的思维,德育教育在高中时期的失败可以说是由于角色的缺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情况,有学者提出: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孰轻孰重?其实二者是不同层面的东西,德育是高于学科教育的,同时又作为学科教育的基础出现,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二)做好实践教育活动
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班主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德育的实践活动应该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感官上出发,通过观察、讲解、动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诚信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条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行。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等现代化技术,为学生播放近现代的好人好事,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我领略和学习良好的思想品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行奠定扎实的基础。当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聆听程门立雪、精忠报国等传统故事,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感受,并进行交流与分享。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赞美美的优良品行。
(三)信任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学生一定要和自己做朋友,平时打成一片,形成一个和谐的关系体系,班级管理中纪律是最不好处理的问题,一般来说会有调皮的学生故意捣乱,扰乱班级纪律,但是班主任碍于学生的自尊心不好直接当面批评他,这些是班级管理上面的一些障碍,学生的纪律问题不好是归于德育教育的问题,由于长期没有德育的规范,导致学生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做事观念,不知轻重,在各个学校当中,这些问题层出不穷,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实验过后,发现德育教育是比较有用的,学生们的本质不是坏的,只是由于环境的因素,让他们变成现在调皮的样子,其实这也不算是缺点,学生总是需要一点生气的。班主任并不是高人一等,我们和学生们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是经历过那些阶段的学生,所以我明白学生是想要得到班主任的信任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做任何事情才能够有动力,班级活动是学生和班主任经常共同参加的活动,也是一个能够彰显学生能力的活动,通常需要学生与外界打一些交道,从与外界交流来看,就能够看出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是什么样的,德育教育的第一步就从观察学生做起。
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关。但是,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不可否认,对德育教育的实施有着主导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做好班风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想品行培养氛围,其次要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刻领悟和学习良好的思想品行,从而达到内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法桂菊,李伟.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15):49.
[2]牛海丽.诚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现代教育,2014,25(1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