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作者】 何 玲

【机构】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界说
  “素质”是一个生理心理学的概念,又是一个在学校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因而有广义与狭义两解。狭义的素质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教育界对素质界定为: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与淀积。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素质教育”是强调潜能开发,心理品质培养和社会文化素质训练的整体教育,把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结合起来,以文化的手段促进人的自然素质社会化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当前我们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提高人的自然素质水平,特别是提高人的社会素质水平的教育。具体地讲是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等的有机结合。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一些人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素质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反映在“应试”二字上,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就不能有考试、升学,否则就是“换汤不换药”。理解上的失误,必然造成行动上的混乱和结果上的偏差。“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育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同检查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手段一样。”考试本身并非“应试教育”的根源,认为提倡素质教育就应该取消考试的说法是不对的。素质教育仍然要考试,要考虑升学率,只不过我们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提倡素质教育,其本质是要按照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新人。
  二、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英语素质教育有心理素质和语言素质两方面。心理素质包括决定学习好坏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情趣和自信心等。语言素质是产生和支配言语行为的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言语技能语语言交流能力等成份。
  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方面,即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为起点,逐步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知识,达到交流能力得以提高的目的。着重于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认识过程和情景过程自始至终地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一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三、英语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1.教育者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要因人而异,既教书又育人。首先从备课人手,既备课本内容,又备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授课时,注意好、中、差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尽量给学生提供成功的环境、条件和机会。不可否认,“差生”在基础外语教育阶段具有普遍性,魏书生说过,“实际上并不存在差生,存在的是单一、刻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育的非因材施教化,非个性化。”孩子的很多失误,都可能是教师的过错,差生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差生应当获得的成功体验往往过多地被好学生剥夺去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差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恢复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更多的爱心和尊重,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学习是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心理认识活动,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要树立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的发展。要彻底废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黑板学生抄笔记”的陈旧的“教师一一言堂”的教学法。
  我们认为,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多信息要求足够的信息刺激量;高密度要求积极交往,增强语言实践和信息交流;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地积极地快速反应,三者既联系又统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及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开拓学生视则,坚持用英语讲课,多渠道提供信息源,增加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听说:读、写等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英语教师要在“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决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手段,设计教学过程和组织教学活动等。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施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导”在设疑激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注重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进人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疑、解疑引发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心理氛围里,同教师进人新知识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此外,在课堂上,在诱发学生和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维,独立地获取知识,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导”在指导英语学法,提高学习素质,培养学习能力上。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作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追求的目标;“渔”作为掌握知识的技能,不仅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师要把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指导与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如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新课,指导他们如何记忆,如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等,使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领会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知道怎样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善于学习,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另外“导”在以旧引新,促使知识的迁移,突破重点难点,加深知识的理解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利用学生旧知引导他们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并要根据英语的特点,研究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所遇到的难点,进而突破难点,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联系等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主体式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顺利地转化为能力。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规了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这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学习心理、认知心理、人格心理、交往心理、挫折心理等等方面的教育。心理素质通常通过非显性的素质表现出来,并严重影响各种显性素质,还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功,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教做人比教他们学问更重要。张思中教学法的“心理优势”理论认为,“心理优势的强化是外语教学成功的必由之路。”严格的心理素质训练,包括明确目的培养情感激发兴趣锻炼意志,比学习技能训练,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自学能力,更重要。防止与克服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从而使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一种成功的渴望、成功的体验与成功的把握。
  因此,英语教学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形成“爱学—学会—会学—更爱学”的良性循环。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训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以后的竞争当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功的机会就更多。
  总之,素质教育要靠课堂教学来实施,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而且还应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