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
【作者】 夏丽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希贤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要实现有效教学效果,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激发,让他们学有动力和热情,发展他们英语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改;有效教学
新课改是一个且研且实践的过程。初中英语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也必然是一个既要注重实践创新又要应用以前获得的新理念、新方法的过程。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把新课改已获得的理念、方法用于下步英语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让英语从“高耗低效”中走出来,就成为我们应着力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初中英语教学,谈谈实现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劲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想使英语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对英语的学习情感。因为在新课改实践中,以学彰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成就教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学生兴趣激发,让学生学有动力,就应成为我们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而在现实中,我们一些教师看到英语教学任务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开课就是直奔主题,开始英语教学了。这样的做法是有效教学的敌人,抓住开课激趣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我们可通过为学生介绍经典的英文歌曲和英文影片,让学生在英语环境的熏陶中培养语感、激发兴趣,同时可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欣赏英文影片片段,锻炼学生英语听力,并且教会他们怎样利用这些影片练习自己的口语。英文读写方面的兴趣可通过介绍英文原版图书的方式进行培养,比如针对之前热映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激师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原版小说,并尝试写一些简单的读后感,即便出现一些语法铕误也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以指导和改正为主,使他们在浓厚兴趣之中进行英语学习。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不以学为苦,反而学得主动,有信心,有动力,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热情
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有学习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没法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运用知识,而教师则必须要采用“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
课前,可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起到预习新课的作用。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出现的“swim”“sing”“play”“football”等动词制图,并配上句子“He is swimming””She is singing a song”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句型。
课中,在传授新知识时,可让学生分组,开展竞赛,比比看,哪一组能先学会老师教的新句子或新单词。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课后,让学生自编短剧,复习学过的对话、句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比较活跃,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愉快因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置身于知识内容的环境中,亲身体验、直接感受,让愉快的情感体验伴随学习过程,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强化其思维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语言学习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官参与越多,效率越高。学习英语同学习汉语一样,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使英语教学与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耳、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上英语课的乐趣。
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有效果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就是让学生能正确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听说读写实践。学生在看到自我能运用时,自然就能体验到学有效果的愉悦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知道,英语实践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在现实中,有和外国友人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有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相关事宜的通知和洽谈的能力,还有翻译能力等等。初中英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教师不能拔苗助长,要从点滴幵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流利的使用英语,必须学生夯实英语基础,没有学习捷径,只有大量背诵英文单词和课文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可要求学生从背诵单词和简单的短语句子幵始,再逐渐加长加难,在熟练掌握这些背诵材料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其创作结构,进行文章写作,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背诵材料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和平时的交流过程中去。初中生好奇心强,对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节日有着浓重的兴趣。教师可以多介绍西方的文化背景,创造实践情境,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把听说读写用之于实践,形成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我们要实现有效教学效果,就应把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学有兴趣、学有热情、学有效果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与教师共同建构有效教学课堂,实现英语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石月梅,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2]吴晓瑜,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中华少年,2015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改;有效教学
新课改是一个且研且实践的过程。初中英语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也必然是一个既要注重实践创新又要应用以前获得的新理念、新方法的过程。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把新课改已获得的理念、方法用于下步英语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让英语从“高耗低效”中走出来,就成为我们应着力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这几年初中英语教学,谈谈实现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学习兴趣培养,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强劲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想使英语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对英语的学习情感。因为在新课改实践中,以学彰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成就教的有效性。因此,加强学生兴趣激发,让学生学有动力,就应成为我们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而在现实中,我们一些教师看到英语教学任务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开课就是直奔主题,开始英语教学了。这样的做法是有效教学的敌人,抓住开课激趣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我们可通过为学生介绍经典的英文歌曲和英文影片,让学生在英语环境的熏陶中培养语感、激发兴趣,同时可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欣赏英文影片片段,锻炼学生英语听力,并且教会他们怎样利用这些影片练习自己的口语。英文读写方面的兴趣可通过介绍英文原版图书的方式进行培养,比如针对之前热映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激师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原版小说,并尝试写一些简单的读后感,即便出现一些语法铕误也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以指导和改正为主,使他们在浓厚兴趣之中进行英语学习。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不以学为苦,反而学得主动,有信心,有动力,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热情
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有学习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没法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知识,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运用知识,而教师则必须要采用“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
课前,可让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起到预习新课的作用。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出现的“swim”“sing”“play”“football”等动词制图,并配上句子“He is swimming””She is singing a song”等.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句型。
课中,在传授新知识时,可让学生分组,开展竞赛,比比看,哪一组能先学会老师教的新句子或新单词。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热情。
课后,让学生自编短剧,复习学过的对话、句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维比较活跃,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愉快因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置身于知识内容的环境中,亲身体验、直接感受,让愉快的情感体验伴随学习过程,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强化其思维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理论启示我们,语言学习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成,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官参与越多,效率越高。学习英语同学习汉语一样,都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的、趣味性强的事物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使英语教学与音乐、美术、语文等学科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耳、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上英语课的乐趣。
三、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学有效果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就是让学生能正确运用英语语言进行听说读写实践。学生在看到自我能运用时,自然就能体验到学有效果的愉悦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知道,英语实践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在现实中,有和外国友人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有通过邮件等方式进行相关事宜的通知和洽谈的能力,还有翻译能力等等。初中英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教师不能拔苗助长,要从点滴幵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想流利的使用英语,必须学生夯实英语基础,没有学习捷径,只有大量背诵英文单词和课文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可要求学生从背诵单词和简单的短语句子幵始,再逐渐加长加难,在熟练掌握这些背诵材料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其创作结构,进行文章写作,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背诵材料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文章和平时的交流过程中去。初中生好奇心强,对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节日有着浓重的兴趣。教师可以多介绍西方的文化背景,创造实践情境,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把听说读写用之于实践,形成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我们要实现有效教学效果,就应把新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有效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学有兴趣、学有热情、学有效果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与教师共同建构有效教学课堂,实现英语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石月梅,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
[2]吴晓瑜,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中华少年,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