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学音乐课堂戏曲教学初探
【作者】 邓小波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戏曲是我国的民族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国之精粹。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逐渐形成了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等为核心的中华戏曲。戏曲进课堂,不但培养了中学生欣赏、学习戏曲,更有利于我国戏曲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音乐课堂;戏曲教学;传承发扬
一、中国戏曲的发展及现状
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戏曲以唱、念、做、打的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曲形式。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而形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种类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戏曲在明清时期达到繁荣。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我国传统的音乐少了一些热情。对于戏曲的欣赏和学习,他们会觉得非常的陌生,听到戏曲的演唱,总不自觉地发出笑声。这咿咿呀呀的演唱和唱腔,和他们喜欢的流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教材戏曲内容设置和提高教师戏曲素养
最新版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里面包括了京剧昆曲的学习;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戏曲撷英,里面包括了黄梅戏、评剧、豫剧、越剧的学习;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里面包括了京剧的欣赏学习及相关知识。
教材里面出现的戏曲内容,不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艺术修养的经典。
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很少涉及到戏曲内容的培养,致使中学戏曲教学比较薄弱,大多数音乐教师局限于常规的声乐、钢琴、视唱等,对戏曲的学习十分有限。对此,我们只有多听戏曲,多自学。多参加关于戏曲教学的培训,找戏曲专家学会戏曲知识与技巧(条件有限)努力提升戏曲素养。
三、戏曲课堂教学实施初探
1、营造校园戏曲氛围
艺术学科也要像主学科一样,将音乐、戏曲的图片挂在学校的走廊、过道上,特别是音乐教室,更要布置些戏曲的剧照、脸谱等,学生也可以动手制作一些戏曲道具。
在上戏曲单元之前做一些铺垫,利用课前时间播放一些戏歌(流行音乐和戏曲的结合)吸引学生对戏曲的了解。课余时推荐好的名家名段让学生欣赏。在学校的学生艺术节上,多指导学生进行戏曲艺术的表演。
2多从学生喜爱的形式入手
学习戏曲,不能过急。如果强行式灌入,会适得其反。要针对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形式,对学生实行诱导教育。现在比较流行的《经典咏流传》正是学生喜欢的一个节目。给学生欣赏《卜算子咏梅》,演唱者是戏曲表演大师李胜素和她的学生王泓翔。学生即了解了戏曲大师,也知道懵懂的孩子也能演唱好戏曲,为学生戏曲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
还有一些流行音乐中也融入了戏曲的元素,如学生喜欢的王力宏《盖世英雄》、慕容晓晓《黄梅戏》等。用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做引导,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探索
戏曲课堂的教学,更注重言传身教。学生对戏曲接触较少,怎样发音怎样唱都不知道,教师的示范引领非常重要。在介绍戏曲时,让学生学一些简单的戏曲手势,眼神,舞台步伐等。让学生们动起来,增加他们对戏曲的感受力,同时与戏曲人物慢慢的靠近,试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人物表现特色等。让戏剧的韵味在不知不觉中流入学生心田。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作品,创作的源泉都来源自生活,是创作者在生活中的感受与提炼。而人世间只有真情才可以打动人心,就拿我们唱歌来说,在掌握了演唱的节奏音准,技巧等之后,最终的目标是有用真挚情感去演唱。戏剧同样如此,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我经常教育学生要有同理心,遇到任何事要理解,感同身受。在介绍每一出戏曲时,先要了解创作背景、创作源泉、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只有深刻了解作品的寓意,才能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其实戏曲舞台也是人的生活的一个缩影,有时台上演的故事情节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由此让学生对戏曲有了同理心,有了相同的感受,有了共鸣,也渐渐有了回应。
戏曲学习,不能是今天学了就什么也不管了,下去要多听,多赏,多唱,才能提高戏曲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听得多了,就慢慢会唱了,会唱了就慢慢对戏曲感兴趣了。有条件的可以去成都宽窄巷子听一听川剧,走到后台去看一看,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戏曲魅力。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戏剧音乐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绽放着耀眼夺目的光彩,照耀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新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从孩子抓起,早早与戏剧相逢,学习与了解,继承与革新,让优秀文化诉说永远不老的奇迹!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标》
[2]《中国戏曲》
[3]《音乐论文写作精讲》
关键词:音乐课堂;戏曲教学;传承发扬
一、中国戏曲的发展及现状
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戏曲以唱、念、做、打的表演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戏曲形式。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而形成;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种类约有三百六十多种。戏曲在明清时期达到繁荣。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我国传统的音乐少了一些热情。对于戏曲的欣赏和学习,他们会觉得非常的陌生,听到戏曲的演唱,总不自觉地发出笑声。这咿咿呀呀的演唱和唱腔,和他们喜欢的流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教材戏曲内容设置和提高教师戏曲素养
最新版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京腔昆韵,里面包括了京剧昆曲的学习;九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戏曲撷英,里面包括了黄梅戏、评剧、豫剧、越剧的学习;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里面包括了京剧的欣赏学习及相关知识。
教材里面出现的戏曲内容,不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高艺术修养的经典。
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很少涉及到戏曲内容的培养,致使中学戏曲教学比较薄弱,大多数音乐教师局限于常规的声乐、钢琴、视唱等,对戏曲的学习十分有限。对此,我们只有多听戏曲,多自学。多参加关于戏曲教学的培训,找戏曲专家学会戏曲知识与技巧(条件有限)努力提升戏曲素养。
三、戏曲课堂教学实施初探
1、营造校园戏曲氛围
艺术学科也要像主学科一样,将音乐、戏曲的图片挂在学校的走廊、过道上,特别是音乐教室,更要布置些戏曲的剧照、脸谱等,学生也可以动手制作一些戏曲道具。
在上戏曲单元之前做一些铺垫,利用课前时间播放一些戏歌(流行音乐和戏曲的结合)吸引学生对戏曲的了解。课余时推荐好的名家名段让学生欣赏。在学校的学生艺术节上,多指导学生进行戏曲艺术的表演。
2多从学生喜爱的形式入手
学习戏曲,不能过急。如果强行式灌入,会适得其反。要针对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形式,对学生实行诱导教育。现在比较流行的《经典咏流传》正是学生喜欢的一个节目。给学生欣赏《卜算子咏梅》,演唱者是戏曲表演大师李胜素和她的学生王泓翔。学生即了解了戏曲大师,也知道懵懂的孩子也能演唱好戏曲,为学生戏曲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
还有一些流行音乐中也融入了戏曲的元素,如学生喜欢的王力宏《盖世英雄》、慕容晓晓《黄梅戏》等。用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做引导,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堂教学探索
戏曲课堂的教学,更注重言传身教。学生对戏曲接触较少,怎样发音怎样唱都不知道,教师的示范引领非常重要。在介绍戏曲时,让学生学一些简单的戏曲手势,眼神,舞台步伐等。让学生们动起来,增加他们对戏曲的感受力,同时与戏曲人物慢慢的靠近,试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人物表现特色等。让戏剧的韵味在不知不觉中流入学生心田。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音乐作品,创作的源泉都来源自生活,是创作者在生活中的感受与提炼。而人世间只有真情才可以打动人心,就拿我们唱歌来说,在掌握了演唱的节奏音准,技巧等之后,最终的目标是有用真挚情感去演唱。戏剧同样如此,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我经常教育学生要有同理心,遇到任何事要理解,感同身受。在介绍每一出戏曲时,先要了解创作背景、创作源泉、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只有深刻了解作品的寓意,才能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其实戏曲舞台也是人的生活的一个缩影,有时台上演的故事情节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由此让学生对戏曲有了同理心,有了相同的感受,有了共鸣,也渐渐有了回应。
戏曲学习,不能是今天学了就什么也不管了,下去要多听,多赏,多唱,才能提高戏曲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听得多了,就慢慢会唱了,会唱了就慢慢对戏曲感兴趣了。有条件的可以去成都宽窄巷子听一听川剧,走到后台去看一看,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戏曲魅力。
四、结束语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这条文化长河中,戏剧音乐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绽放着耀眼夺目的光彩,照耀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新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从孩子抓起,早早与戏剧相逢,学习与了解,继承与革新,让优秀文化诉说永远不老的奇迹!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标》
[2]《中国戏曲》
[3]《音乐论文写作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