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问题的探究

【作者】 张雨卉

【机构】 湖北省鹤峰县容美民族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本文从提高对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幼儿心里发展的特点,明确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目标及具体内容,掌握培养孩子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的方法几个方面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幼儿;倾听习惯;倾听能力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要求“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大块,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倾听排在首位,因为倾听是幼儿最早掌握的语言活动,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是幼儿发展语言的基础。可见,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纲要》对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要求中体现了两点:一是专注的听,二是理解的听。专注的听是指幼儿听的习惯,理解的听是指幼儿听的效果。虽然这是两个不同的要求,但两者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即专注的听是理解的听的基础,只有专注的听才能听清、听懂乃至理解,能理解的听后才能进行语言表达。因此,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幼儿倾听效果的关键。笔者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究,形成了一些看法,愿意与大家分享。
  一、提高对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有一位哲人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著名的社会学家兰金经过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孩子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达与表现”的第一条便是“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以往,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倾听习惯应该放在入小学后培养。但是经过我们多年的幼小衔接课程研究,发现倾听习惯应该从学前教育的早期入手。一些孩子入小学后,学习为什么总是落后于别的同学;为什么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记不住,还要打电话问别人;为什么孩子总是上课好动、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孩子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前期是孩子形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关键期,只有学会了怎样倾听,孩子才会感知和理解语言,才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了解幼儿心里发展的特点并鼓励孩子养成倾听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首先要了解幼儿尤其是中班幼儿心里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变现在:一是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二是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专注程度有所提高,但与大班幼儿相比,他们的理解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在听的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四是当语速较快或连续讲话时间较长时,幼儿往往无法听清楚甚或不能完整地从中获取信息,从而影响了理解与表达。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倾听习惯的雏形,例如:有的孩子对别人的语音或谈话的内容感兴趣,对和别人交谈感兴趣;有的幼儿对儿童电视节目感兴趣,对外语或其他的方言感兴趣。当幼儿能够安静、全神贯注地倾听一段谈话、一个故事和一个电视节目中的对话的时候,就正在养成倾听的习惯。幼儿这样的行为和习惯,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再接再厉。
  三、明确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目标及具体内容
  现阶段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目标是:上课安静的听讲,注意力集中15分钟左右;在别人说话时,能用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不随意插嘴、打断他人讲话;在集体活动中,控制过分的表现欲,既要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学会倾听同伴的见解。
  幼儿倾听能力应着重培养三种倾听技能:专注性倾听,集中注意地倾听,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思维能跟着老师走等;辨析性倾听,分辨不同内容,如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的声音等;理解性倾听,掌握主要内容、连接上下文意思的倾听,包括回答问题情况和执行指令情况等。、
  四、掌握培养孩子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的方法
  1、教师和家长说话时要有意放慢速度,让幼儿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孩子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要稍微夸张些。
  2、孩子都喜欢看故事、听故事,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因势利导,除了让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还要让孩子听一些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儿歌磁带等。当有声语言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将孩子带到幻想中的动物世界、古老宫殿时,他们会完全忘却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听。
  3、只要孩子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教师或家长就可给予表扬鼓励。适时、巧妙地说出称赞的话,是对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的肯定,会让他们更加努力向上。
  4、利用“按指令行事”方法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其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孩子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一边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
  5、利用“听辨错误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听一件事时,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儿就听不下去了,这就说明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不认真。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注意倾听。
  6、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善于倾听孩子心声。培养孩子倾听习惯需要家园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注重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家长,其孩子习惯明显优于那些随意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没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这也是孩子无法养成倾听他人习惯的原因。因为,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说的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孩子便只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且,孩子还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家长应该明白: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讲话的重要方法。父母必须定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重视和赏识
  总而言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倾听能力对孩子语言素质发展的影响,应该努力探究有关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养成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孩子倾听能力,不仅要依靠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来培养,更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配合。在孩子语言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真正把倾工作落到实处,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的倾听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