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初中生物课堂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岫容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强烈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前提。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创新教学策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生物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习积极性;调动 
  积极性源于强烈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我们发挥学生主体性,催发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了。我们知道,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生物学也是每个未来公民必需的教育经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大多教师在“教以应试”取向支配下,往往以求高分为追求,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意义,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有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就已错过了学新知的大好机会了。这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更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理念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使其有强烈的参与学习意愿,并能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课堂。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生物教学实践,谈谈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的有效策略。
  一、情境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卢梭说得好:“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而创新导入方式,让学生在新颖中感受到学习乐趣,就能迸发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通过精心设计,使开课导入发挥先声夺人效果,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我们知道,导入就像故事的序幕,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渲染氛围、渗透主题、贯穿课堂的作用。我们常說:良好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导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还可以设置伏笔,通过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鸟》这节课时,我们就可这样导入:当我们站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无奈地望着蓝天,总是羡慕轻盈的鸟儿可以自由地飞翔,但人终究没有鸟的特点,不能像鸟一样随心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问题:鸟儿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鸟儿可以飞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情境加设问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陷入了“人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的思考当中,还激发了学生对鸟儿特点的探究欲望,为其下步学习奠定了良好兴趣基础,提供了较强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好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好奇心人皆有之,初中学生更好奇。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讲“伴性遗传”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同学患色盲?”真巧,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患色盲。我又问他家里还有谁患色盲,他说他舅舅也是色盲。这时我告诉他们,我以前的一个男学生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哪个女孩患色盲吗?”学生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学生们充满期盼的目光中,我的新课开始了。
  三、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促进学生把生物知识转化为反哺生活,提升生活实践应用的有效策略。而这样策略效果的实现,就需要联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因此,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将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以分析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关于“生物圈——环境在恶化”这一节时,我先将课前准备好的有关水污染而造成鱼的大量死亡、渔民受损的电视新闻报道和有关癌症村的报道,让学生看,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并让学生列举周围的一些环境污染的例子,同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使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已对人类及地球上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和繁衍构成了严重威胁,这样将书本知识和观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仅唤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激励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曾有一位名人说到:“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赞扬,生命就会舞蹈。”是的,每个人心里有都被肯定、被表扬、被赏识的需求。初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努力作出肯定,对他们学习效果作出表扬。而我们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学得有动力,就需要采取激励评价评价策略。为此,落实到生物教学中,我们应在尊重差异、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快乐。我们知道,学生因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在学力上的表现就有差异,我们不能“一刀切”,更不能要求“后进”学生与优秀学生“齐步走”,应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待学生的评价必须要客观公正,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更加重视对过程的评价。除此之外评价也要能够清晰反映学生通过新一轮的学习后在各个方面上所得到的进步与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愿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有效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从而促进其在情绪情感、价值观、意志力、动手操作、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快速较好地发展;并在积极参与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总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建构知识的主体。只有这样,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才能让生物的学习过程成为愉快的学习之旅,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元库,试论如何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
  [2]陈德琴,中学生物课堂学生积极性调动探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