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学生心理发展的引导与促进

【作者】 刘 泽 周 娣

【机构】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我们积极努力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总结专业发展状况,认真探索学生管理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最大努力提升教育教育效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终生学习,不断进取,时时拓展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在信息光速传播的时代里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要积极进取,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完善自己,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不仅仅要求我们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教师的处世哲理、人生观、道德境界、思想感情、品德修养、以及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促进就业为教育方向,培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公共服务需要和技术进步,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对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要让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能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使学生基础文化水平能够到达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并能让他们在未来学以致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备课过程中,要全身心的投入,仔细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讲好每一节课,尽自己全部努力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对待问题要公平合理,不要带有偏见,教育学生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以饱满的热情和满腔热血鼓励、耐心帮助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好奇心极为强烈,老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他们探索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推动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创设情境,积极主动满足学生好奇心,强化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索热情,有目的、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他们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种的看法。同时,我们还应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甚至那些看起来很荒谬的想法,我们也应该持鼓励态度,并且加以合理的引导。
  每个人心理发展的不同时期特点不同,而同一时期心理发展的速度快慢、水平又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依据,实施科学引导,真正发挥教育的效能。我们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促进的策略,为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进行实践摸索,以个人特点为基础进而促进心理发展。现阶段学生的语言与智力发展极为迅速,个体经验不断增长,思维的深刻性也在不断发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直观经验,但在此时已经可以掌握较为复杂的概念系统,能够将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区分开来。但是他们知识面较为狭窄,非常容易被具体的事实材料所吸引,主动调解思维活动的能力还有欠缺,有时会毫无根据的争论,鼓励偏激的看问题,容易走极端,倾向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高尚的情感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思想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愿望、发展想象力的动力。为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模式造就学生高尚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学生表现出“不听话”等行为,要予以理解,不能随意压制,以免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辩论,独立地发表见解,在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这是因为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成熟。在学生发表意见后,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严密的思考,做到有理有据。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修正错误,避免产生片面性和狭隘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学术水平,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所谓师德,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根本的职业道德,例如爱岗敬业,在教书育人时,孜孜不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开拓新的教学措施,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所谓师风,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教师的行为作风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品质。所以但凡教师要求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只有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要爱岗敬业,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学生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能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惟一标准,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关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努力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的优良品质,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渊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品格会转化为强大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会引领、激励、鞭策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要想学生努力学习,本身就必须手不释卷,学而不厌;要想学生文明礼貌,自己必需举止文雅;要想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就要热爱劳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德育教育情况和青少年的茁壮成长,还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