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课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作者】 王 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李渡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当前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提倡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有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打破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完成知识的汲取。要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全面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想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在课堂上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展开更加有效地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增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小游戏。比如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问答活动,这样一来,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便能够很好地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变得非常浓厚。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可以很好地增强教学氛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上课之前的开场白,这一段话要体现出思考性,并能够带动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比如说,语文老师在向学生讲授《雪孩子》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叫做“雪孩子”?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他们的思考,并可以激发出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去。
不仅如此,语文老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些实践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知器官,使学生们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比如说,教师在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段落,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句子或者是段落写一段话,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巧质疑,让提问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
疑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它也能使学生陷入深入思考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所在,乐于提出问题。在提问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激发,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体会到提出问题的快乐,教师就要先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利用质疑引发思考,最终达到提问的目标。学生质疑的范围比较宽,可以是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习内容之外的东西。质疑与提问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关系,提问是在质疑基础上的外发与总结。二者相互结合,就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夜莺之歌》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后,笔者就开始引导他们的质疑:
“同学们,现在大家都已经了解课文内容了,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呢?把你们的问题说出来,咱们一起讨论讨论吧。”起初,学生都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笔者就提醒他们:“请大家想一下,这一波敌人是孩子帮忙消灭的第一波吗?孩子是怎么跟游击队员制定暗号的呢?”老师的问题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迅速进入了深度思考的状态中,并开始了质疑。不久,学生的小手就举了起来,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也有很大的思考价值“:为什么小夜莺在刚开始回答敌人问题的时候要表现得很愚蠢呢?“”小夜莺面对敌人为什么能表现得这么镇静呢?”……学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笔者并没有急于让他们寻找答案,而是组织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去解答。在本次的教学中,笔者不需太多的铺垫和讲述就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课文内容,很多之前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提出问题不仅能够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良机,诱发学生的提问
学生的提问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合适的机会和情景,诱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提问。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方面,创造机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提问机会,这样才能有效诱发他们的提问动机。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所面临的机会越多,他们提问的诱因就会越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多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使他们的提问不再是无的放矢。笔者经常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多向思维的问题,如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笔者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开始启发:“同学们,咱们还没有开始学习海底世界这篇文章,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知道海底都有什么东西吗?你们能联系课文题目提一些与海底世界相关的问题吗?”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举起了手,嘴里还喊着“:老师,叫我。”学生的问题都很有童趣,也很有自然、科学意义,如:
“海底有光吗?海底动物能看到彼此吗?“”海底的鱼类是人类能够捕捞到的吗?“”海底真的有大怪兽吗?”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五花八门,笔者并没有全部及时回答,而是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写完之后,笔者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笔者又向学生提问“:你们已经读完课文了,在阅读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试着再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吧!”学生经过了思考,又举起了手。最后,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笔者引导他们延伸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主题。
在本次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所学内容,还明白了应该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很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习得知识,并带着这些知识进行随后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与新课程理念相符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成为创新型的人才。
一、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想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在课堂上运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展开更加有效地学习,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增强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和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关于语文学习的小游戏。比如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问答活动,这样一来,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便能够很好地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变得非常浓厚。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可以很好地增强教学氛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上课之前的开场白,这一段话要体现出思考性,并能够带动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比如说,语文老师在向学生讲授《雪孩子》这篇课文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叫做“雪孩子”?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他们的思考,并可以激发出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进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去。
不仅如此,语文老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一些实践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知器官,使学生们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比如说,教师在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段落,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句子或者是段落写一段话,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巧质疑,让提问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
疑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它也能使学生陷入深入思考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所在,乐于提出问题。在提问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激发,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体会到提出问题的快乐,教师就要先引导他们学会质疑,利用质疑引发思考,最终达到提问的目标。学生质疑的范围比较宽,可以是学习内容,也可以是学习内容之外的东西。质疑与提问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关系,提问是在质疑基础上的外发与总结。二者相互结合,就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夜莺之歌》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后,笔者就开始引导他们的质疑:
“同学们,现在大家都已经了解课文内容了,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呢?把你们的问题说出来,咱们一起讨论讨论吧。”起初,学生都不知道该提什么问题,笔者就提醒他们:“请大家想一下,这一波敌人是孩子帮忙消灭的第一波吗?孩子是怎么跟游击队员制定暗号的呢?”老师的问题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迅速进入了深度思考的状态中,并开始了质疑。不久,学生的小手就举了起来,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也有很大的思考价值“:为什么小夜莺在刚开始回答敌人问题的时候要表现得很愚蠢呢?“”小夜莺面对敌人为什么能表现得这么镇静呢?”……学生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笔者并没有急于让他们寻找答案,而是组织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去解答。在本次的教学中,笔者不需太多的铺垫和讲述就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课文内容,很多之前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提出问题不仅能够改变以往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良机,诱发学生的提问
学生的提问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合适的机会和情景,诱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来提问。在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方面,创造机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提问机会,这样才能有效诱发他们的提问动机。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所面临的机会越多,他们提问的诱因就会越多。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多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使他们的提问不再是无的放矢。笔者经常会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激发他们多向思维的问题,如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笔者在开始学习之前就开始启发:“同学们,咱们还没有开始学习海底世界这篇文章,老师想问一下,你们对海洋有哪些了解?知道海底都有什么东西吗?你们能联系课文题目提一些与海底世界相关的问题吗?”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举起了手,嘴里还喊着“:老师,叫我。”学生的问题都很有童趣,也很有自然、科学意义,如:
“海底有光吗?海底动物能看到彼此吗?“”海底的鱼类是人类能够捕捞到的吗?“”海底真的有大怪兽吗?”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五花八门,笔者并没有全部及时回答,而是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写完之后,笔者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笔者又向学生提问“:你们已经读完课文了,在阅读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呢?试着再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吧!”学生经过了思考,又举起了手。最后,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笔者引导他们延伸到了“保护海洋环境”的主题。
在本次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很好地掌握了所学内容,还明白了应该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很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习得知识,并带着这些知识进行随后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与新课程理念相符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问,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成为创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