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刍议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
【作者】 徐鹏辉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中存在活动任务偏离文章主题和学生实际、语言输出与语言输入不一致、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应遵循的五项原则,并提出了几种着眼于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读后活动设计。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后活动;活动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些要求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所以,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尽可能地设计合适的读后活动,充实阅读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拓展阅读内容,使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而且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一、读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大量课堂观察与分析以及文献阅读,笔者发现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活动任务与文章主题联系不紧密,而且脱离学生实际
从活动设计内容来看,很多活动任务与文章主题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偏离主题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的现象,忽视对文本价值的基本尊重,缺乏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挖掘;而且一些读后任务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水平。
2.读后语言输出与读中语言输入不一致,而且缺乏语言铺垫
从读后活动输出的语言来看,读后任务偏离本节课的语言输入,导致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不一致,违背了输出环节巩固所学语言的设计原则;而且读后活动中缺乏必要的语言支持与脚手架的搭建,不能为学生的语言运用扫清障碍。
3.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从读后活动的设计形式来看,读后活动形式单一,基本局限于回答问题、课文填空、复述、采访等常规活动,偏重对文本内容的重构和理解,缺乏对文本的拓展。
二、读后活动设计的五项原则
有效的读后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学以致用原则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文本信息和学习语言知识,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为读后输出作铺垫,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读后任务所需要的语言不是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语言,这不仅会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难度,而且也会使读前和读中阶段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失去意义。
2.强化主题原则
任何一个语篇都有其特定的主题,阅读教学不论在什么阶段都应围绕这一主题,从整体构建的课堂教学观出发,在统领整节课的主题之下来处理教学内容:读前导入主题,读中分析、深入主题,读后强化、升华主题。通过读后活动,教师应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全面、理性地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学生主体原则
教师在设计读后输出活动时还必须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考虑该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此活动是否熟悉、是否感兴趣、是否有话可说。脱离学生实际的读后活动会造成学生语言输出困难,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铺垫语言原则
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教学模式虽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但如果活动环节间缺乏递进的层次性,读后活动前语言铺垫不够,则无法保证学生高质量的语言输出。所以,开展读后拓展性活动前应设计以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为目的的活动,从而为后续说写活动作铺垫。丧失了语言支架支撑的形式化活动会导致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以及情感不能真正被激发,课堂上展现的只能是停留在学生原有认知层次的、肤浅的、表层的语言输出。
5.形式多样原则
阅读教学中的读后输出和拓展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文本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输出和拓展;三是具有比较与借鉴意义的比较性输出与拓展。目前,教师采用较多的是第一种类型,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构和补充,形式比较单一,多采用回答问题、课文填空、复述、采访等形式。
三、几种常见的读后活动设计
1.着眼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设计
A.口头复述活动
复述不同于背诵,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重复学过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把看到和读到的新知识、新内容、新结构经过分析、理解、记忆、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所学语言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
例如,学了NSEFC Book l Unit 4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before the earthquake——during the earthquake——after the earthquake这个时间线索,假定自己就是故事中的某一人物来进行复述:
(1)Suppose you were a villager,tell us the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2)Suppose you were a survivor,tell us the damage done by the earthquake.
教师也可以根据故事类记叙文的六要素(time,place,characters,cause,process,result) 来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复述。
B.图表、段落填写活动
图表、段落能够概括教学内容和归纳文章结构,把图表、段落填写活动放在读后这个环节,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而且能够获得学习策略,学会如何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根据问题型说明文的结构图式(Facts-Reasons-Problems-
Solutions) 来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以NSEFC Book 5 Unit 1 的“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例,让学生填写表格,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行文逻辑。
C.写作活动
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聚地,是写作体裁的范本。教师可以挖掘课文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模仿所学课文进行各种写作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教师通过提示关键词汇,让学生组词成句,组句成篇。以NSEFC Book l Unit 4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教师可以给出首句和以下数据:1/3,8,30,15,2/3,400000,75%,90%,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数据写一个段落,描述地震的后果。
2.着眼于学生情感发展的设计
A.人物评议活动
以NSEFC Book 5 Unit 4的“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says new reporter”为例,读后活动可以这样设计。
Step I Brainstorming
What good qualities should an excellent reporter need? And why do you think this quality is a must?
Step 2 Group work
Introduce a famous reporter whom you like.What qualities does he/she have? What column is he/she hosting? What impresses you most about his/her work?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优秀的reporter所需要的品质,介绍他们所熟悉的reporter的事迹,激发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的热情。
B.社会热点评议活动
以新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 2 Unit 2的“An Interview”为例,教师可以就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组织一场辩论。再如,从“自然和人类”角度设计,NSEFC Book 2 Unit 4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的读后活动:Step l Design a slogan.
Step 2 Group discussion:What can be done to protect the wildlife?
这个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学生能说出很多有创意的句子。
C.创设情境活动
以情境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以活动为中介,以思维为核心,以想象为手段,是情境教学的特征。在读后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例如,
NSEFC Book 1 Unit 4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读后活动可以这样设计:(1)Group discussion:An eight-year-old girl is left without parents after the terrible earthquake.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her?
(2)Group discussion:A large earthquake might soon occur after some foreshocks,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know what to do. List the“Does’and the“Don’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联系生活,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既拓展了所学内容,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和听说能力。
读后活动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读后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展逻辑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设计读后活动时坚持遵循学以致用、强化主题、铺垫语言、学生主体、形式多样的五项原则;并着眼于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来设计读后活动。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读后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检测和巩固读前和读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文章主题,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戴军熔、郑春红、朱雯、吴璇.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胡振燕.有序·适度·高效——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24-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潘爱梅.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读后任务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7):55-58.
[5]王笃勤. 英语阅读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后活动;活动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这些要求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和对语言的运用。所以,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尽可能地设计合适的读后活动,充实阅读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拓展阅读内容,使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而且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一、读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日常教学中的大量课堂观察与分析以及文献阅读,笔者发现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活动任务与文章主题联系不紧密,而且脱离学生实际
从活动设计内容来看,很多活动任务与文章主题联系不紧密,甚至出现偏离主题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的现象,忽视对文本价值的基本尊重,缺乏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挖掘;而且一些读后任务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水平。
2.读后语言输出与读中语言输入不一致,而且缺乏语言铺垫
从读后活动输出的语言来看,读后任务偏离本节课的语言输入,导致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不一致,违背了输出环节巩固所学语言的设计原则;而且读后活动中缺乏必要的语言支持与脚手架的搭建,不能为学生的语言运用扫清障碍。
3.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从读后活动的设计形式来看,读后活动形式单一,基本局限于回答问题、课文填空、复述、采访等常规活动,偏重对文本内容的重构和理解,缺乏对文本的拓展。
二、读后活动设计的五项原则
有效的读后活动设计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学以致用原则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文本信息和学习语言知识,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为读后输出作铺垫,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读后任务所需要的语言不是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语言,这不仅会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难度,而且也会使读前和读中阶段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失去意义。
2.强化主题原则
任何一个语篇都有其特定的主题,阅读教学不论在什么阶段都应围绕这一主题,从整体构建的课堂教学观出发,在统领整节课的主题之下来处理教学内容:读前导入主题,读中分析、深入主题,读后强化、升华主题。通过读后活动,教师应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全面、理性地看待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学生主体原则
教师在设计读后输出活动时还必须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考虑该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此活动是否熟悉、是否感兴趣、是否有话可说。脱离学生实际的读后活动会造成学生语言输出困难,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铺垫语言原则
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教学模式虽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但如果活动环节间缺乏递进的层次性,读后活动前语言铺垫不够,则无法保证学生高质量的语言输出。所以,开展读后拓展性活动前应设计以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为目的的活动,从而为后续说写活动作铺垫。丧失了语言支架支撑的形式化活动会导致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以及情感不能真正被激发,课堂上展现的只能是停留在学生原有认知层次的、肤浅的、表层的语言输出。
5.形式多样原则
阅读教学中的读后输出和拓展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文本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输出和拓展;三是具有比较与借鉴意义的比较性输出与拓展。目前,教师采用较多的是第一种类型,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构和补充,形式比较单一,多采用回答问题、课文填空、复述、采访等形式。
三、几种常见的读后活动设计
1.着眼于学生认知发展的设计
A.口头复述活动
复述不同于背诵,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重复学过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把看到和读到的新知识、新内容、新结构经过分析、理解、记忆、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对所学语言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这是一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
例如,学了NSEFC Book l Unit 4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根据before the earthquake——during the earthquake——after the earthquake这个时间线索,假定自己就是故事中的某一人物来进行复述:
(1)Suppose you were a villager,tell us the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2)Suppose you were a survivor,tell us the damage done by the earthquake.
教师也可以根据故事类记叙文的六要素(time,place,characters,cause,process,result) 来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复述。
B.图表、段落填写活动
图表、段落能够概括教学内容和归纳文章结构,把图表、段落填写活动放在读后这个环节,学生不仅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了解,而且能够获得学习策略,学会如何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根据问题型说明文的结构图式(Facts-Reasons-Problems-
Solutions) 来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以NSEFC Book 5 Unit 1 的“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为例,让学生填写表格,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行文逻辑。
C.写作活动
阅读课文是写作素材的集聚地,是写作体裁的范本。教师可以挖掘课文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模仿所学课文进行各种写作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教师通过提示关键词汇,让学生组词成句,组句成篇。以NSEFC Book l Unit 4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为例,教师可以给出首句和以下数据:1/3,8,30,15,2/3,400000,75%,90%,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数据写一个段落,描述地震的后果。
2.着眼于学生情感发展的设计
A.人物评议活动
以NSEFC Book 5 Unit 4的“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says new reporter”为例,读后活动可以这样设计。
Step I Brainstorming
What good qualities should an excellent reporter need? And why do you think this quality is a must?
Step 2 Group work
Introduce a famous reporter whom you like.What qualities does he/she have? What column is he/she hosting? What impresses you most about his/her work?
引导学生归纳一个优秀的reporter所需要的品质,介绍他们所熟悉的reporter的事迹,激发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的热情。
B.社会热点评议活动
以新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 2 Unit 2的“An Interview”为例,教师可以就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组织一场辩论。再如,从“自然和人类”角度设计,NSEFC Book 2 Unit 4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 ”的读后活动:Step l Design a slogan.
Step 2 Group discussion:What can be done to protect the wildlife?
这个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学生能说出很多有创意的句子。
C.创设情境活动
以情境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以活动为中介,以思维为核心,以想象为手段,是情境教学的特征。在读后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活动,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例如,
NSEFC Book 1 Unit 4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读后活动可以这样设计:(1)Group discussion:An eight-year-old girl is left without parents after the terrible earthquake.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her?
(2)Group discussion:A large earthquake might soon occur after some foreshocks,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know what to do. List the“Does’and the“Don’t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联系生活,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既拓展了所学内容,又训练了思维能力和听说能力。
读后活动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读后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展逻辑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笔者设计读后活动时坚持遵循学以致用、强化主题、铺垫语言、学生主体、形式多样的五项原则;并着眼于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来设计读后活动。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读后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检测和巩固读前和读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文章主题,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戴军熔、郑春红、朱雯、吴璇.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设计与实施[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胡振燕.有序·适度·高效——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24-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潘爱梅. 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读后任务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7):55-58.
[5]王笃勤. 英语阅读教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