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刍议数学教学中学生成就感的培养

【作者】 邱启雄

【机构】 福建省宁化县泉上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当前数学练习和质量检测普遍偏难,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击较大。如何通过化难为易、从易到难、做好铺垫的方式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呢?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的教改方向。本文从成就感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培养小学生成就感的必要性,以及着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成就感的一些策略。对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成就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数学;成就感;意义;策略
  当前,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目前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学生成绩往往不大理想。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很多家长把孩子带到城市去上学,使农村小学学生越来越少,而且留下来的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导致数学教学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些留下来的孩子们。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常常很难达到教师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农村孩子无法像城市孩子一样通过强化训练来突破成绩瓶颈,只能通过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来帮助他们提升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我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思考中的成就感才是走出强化训练,跳出题海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成就感概述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力求使现有价值的目标最大化,获得新的发展地位和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由于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脑力劳动,如果在思考中一次次的失败,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的念头。我们成年人也一样,如果一次次的失败打击,也会心灰意冷,直至最后放弃努力。失败其实并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只有成功才能换来更大的成功。也只有一次次的成功,才能逐步形式让学生充满自信的成就感。
  有关研究表明:成就感越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内在潜力就发挥得越好。心理学家认为:成就感强的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一个班级中,那些学习拔尖的尖子生,往往都不需要老师过多关注与强调,他们都有自觉进入学习状态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成就感带来的。对于后进生,如果我们也降低要求,使他们也能够在降低要求后获得解题与思考的成就感,那么他们也就能够满怀信心的完成自己的训练。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数学差生,他的数感很差。我针对他的薄弱环节进行适当的铺垫训练,后来他的数学也就逐步走上正轨,能够达到班上中等学生的水平了。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可以更好地使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积极的、现实的、起作用的兴趣。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说过:浓厚的兴趣是我成功的关键。由于成就感能够唤起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教学首先要重视的就是成就感的培养。
  二、培养数学学习成就感的意义
  1.成就感能促进个性成长,自主发展
  教学中激发成就感,这种激励也是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更是一种评价策略。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没有发展健全,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初步积累后,往往需要从同学、教师、学校、家庭的反馈信息中,产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简言之,就是同学、老师、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是他们自我评价的依据。尤其是教师的评价影响更大。
  班上一位中等成绩的学生,曾经兴冲冲的跑来,说:“邱老师,我会算1加到100!”我也装作非常惊喜的样子,问:“真的吗?”“真的!”“那怎么算呢?”他告诉我,是一个高斯的数学家算出来的5050!我表扬了他见多识广。他就更来劲,说电脑上百度也可以搜索到。我让他和其他同学分享分享,他也很乐意地讲解给别的同学听。后来,这位同学对数学学习一直很有兴致,也很关注以及网络上的相关数学信息。而这种学习也是发自他内心的喜好,所以他乐此不彼。进而,他发现自己要讲解一些问题其实还需要更多的数学知识做基础,这又推动他更刻苦地投入课堂学习与思考中。最后,他的数学成绩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我很庆幸,当初没有说一些打击他积极性的话,而是让他和别的同学分享快乐。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吝惜对学生的赞扬和欣赏,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努力得到了肯定,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2.成就感能促进自我实现,综合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育教学的一切工作要以学生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追求对人格和人性的体贴与关爱。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大部分同学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是三角形底乘以高再除以2。但三角形的底边可以在三条边上变化,三角形的高也有可能在三角形外面。我展示了如下一道求阴影部分面积的题目让学生思考:







  大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有个同学却很快算出了答案:48。大家都非常惊讶!我让他上台给大家讲解一下,他就很激动的上台,告诉大家:可以把阴影部分分成两个三角形,底边分别为4和7,高分别为10和8!我充满惊喜地说:“这,你都看出来了!太厉害了!太了不起啦!”后来,他参加希望杯竞赛,考到求阴影部分面积的问题,他都是用这种直观的方法解决。他因此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运用好,这不也是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动力吗?作为教师我们要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这一内在力量,实现人自身智慧潜能的开发。
  3.成就感能促进自我超越,创造发展
  每个星期,我都要评选优秀作业,最工整的作业,最具创造性的思考。每个月我要进行小学生优秀作业展览,小学生优秀试卷展览。同时,也设进步作业,进步试卷展示。让小学生既有榜样可以学习,同时也可以超越自我。一个学期下来,我让这些学生装订好自己的作业本和试卷本,要求把它们装订成为一本书。让小学生体验,自己也可以编书了,自己也可以出一本练习册了。这种体验是他们过去没有过的。再通过全班展示,评选出最佳手稿。
  教育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培养和造就和谐发展的人。随着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是教育恒久坚持的方向。关注成就感是强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分析思维,逻辑思维等的最有效途径。
  三、培养数学学习成就感的策略
  我们不少老师,内心是想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的,但话到嘴边,却往往变成打击学生的言语。还有的数学老师,急功近利,看到学生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火冒三丈,到班上发一顿脾气。这些做法,很容易把学生的成就感压下去。造成学生学习成就感缺失,学习成绩退步。要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呢?
  1.多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感强弱受以前学习经验的影响。以前有失败体验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会影响其以后的学习兴趣及创新发展;反之,由于经常受到鼓励和赞扬,对今后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也就容易取得成功。所以说,我们课堂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当然,这种成功的机会,并不是老师言不由衷的说些表扬的话语。一定要注意,学生是能够感受到你表扬中的真诚的。
  2.设定成功的目标
  学生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中的成功目标与成绩的差距。成功目标清楚的学生,其成就感就强;反之,成功目标模糊,成就感就弱。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承认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帮助学生设定自己的成功目标。我告诉学生,其实,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我们自己。要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获得内在的真正成功。也只有这种成就感,才是持久的。那种随便找个对手,轻松就实现的目标,对于自我实现其实是无益,也体会不到那种刻骨铭心的成就感的。
  3.引导学生归纳成功的原因
  一个人对自己同一行为结果可以进行不同的归因,而不同的归因对其动机和情绪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当学生学习失利时,我们最好帮他归结为外在的原因,而不是学生笨或者不努力。找内在原因时,也要找可以改变的原因,如把失败归结为自己笨和自己不努力,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归结为笨,这是难以改变的,学生无法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归结为不努力,这是可以改变的,学生就会产生进一步行动的动力。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时,老师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纳自己成功的方法:是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的原因呢?还是因为自己作业都能独立完成呢?等等,从而,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成功实现的概率很有用。
  4.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氛围,给学生以成就感
  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农村孩子也不例外。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小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小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从而有一种成就感。为此,我在课堂上首先采取激励性的语言,因势利导,诱发小学生积极动脑,拓展思维。用激励性语言来创设竞争的氛围,激励小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小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励其不断努力奋发向上。其次,我采用奖励来励志,通过评选“智慧之星”、“成功之星”、“合作之星”等方法,激励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的时候,仅教师的一句赞美,夸奖的话语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实物奖励,效果会更显著。此外,教师应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和手动,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并获得成功。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形成的,也不是一次两次的表扬就一定有效果的。它需要我们老师长期坚持,形成对小学生的一种信任、相信、信赖的教学风格。让我们把爱投入到教学中来,拥有一双发现“优点”的眼睛,慧眼识珠,把小学生的长处挖掘出来,让小学生产生持久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