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提高普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作者】 张 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驱力,是学生养成学习能力的根源。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对所学科目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动力。如果对学科内容没有兴趣,只是被动学习,则学生难以对真理产生探索欲。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必须合理利用趣味知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大部分教师一般采用的还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中只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了解和观察,只注重自己对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印象中变成了一门理论化的科目。教师没有将知识的运用引导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就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会死记知识点,应付考试。而机械的记忆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必须想办法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的策略
1. 注重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度,和教师创设的课堂学习氛围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激励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例如,适时开设一些地理的趣味知识点抢答竞赛,让学生们坐成一个面向讲台的弧形的形式,讲台前方是一行评委和主持竞赛的同学。教师在竞赛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一个辅助的调节者和引导者,这种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地理知识,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离感。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学会利用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同时,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记硬背,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要更加灵活。地理这门学科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地理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结合自身经验和学生实际的课堂反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2.链接生活认知,有效增强学用感悟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着力强调了“学与用”“知与行”的相互作用对于培养学习者感悟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生活阅历和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活化的课程实践活动,引导并促进他们更好地学用结合与深刻体会。例如,在教学“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地方饮食生活习性,房屋结构差异等社会生活现象,充分说明气候影响的作用之大。如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又比较干燥,因而北方人或长期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们多患有风寒病;而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虽然不低,但由于湿度较大,长期生活在这种气候环境下的人们多患有风湿疾病。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理解就是死记硬背,这种认知不仅使教学效率低下,还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转变场景、色彩、光及声等,以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教学课件,这样可以促使地理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简化且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如进行锋面与天气的学习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可利用计算机,登录一些相关的学习网站,找到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些内容展示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对于锋面与天气的知识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就更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认识这一地理现象。
4.引经据典,使地理知识讲授趣味性。首先,有机结合传统文学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现象与成语、古诗文等结合,从而促使地理知识更具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学科文化内涵。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高中地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种气候的温差特点时,可以结合我国的古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等,向学生提问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谚语的字面意思得出,该地区气候温差十分大。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温差这么大,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知欲,进而对学生讲解温差特点的成因便可以事半功倍。其次,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他学科中的故事作为地理知识教学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例如可通过结合历史学科知识,向学生提问:哥伦布探索新大陆,第一次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共计37天,第二次顺着加那利寒流及北赤道暖流航行,共计22天抵达美洲。这是为什么?通过这种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教材寻求原因,然后通过提问方式,由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联系教材图片,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以漫画形式进行展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直接的展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地理漫画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材料。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森林资源利用知识时,向学生展示了相关漫画,画中遍地都是树根,一只小鸟站在树根上,眼角流下一滴泪,嘴里说道:把我带走吧。展示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小鸟为什么这么说,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道: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动物难以继续生存。这种引导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趣味性教学,便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学花.探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5(3).
[2]高娟.兴趣:浅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3]高涵静.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的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大部分教师一般采用的还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中只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了解和观察,只注重自己对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印象中变成了一门理论化的科目。教师没有将知识的运用引导到生活中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就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会死记知识点,应付考试。而机械的记忆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要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必须想办法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兴趣的策略
1. 注重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度,和教师创设的课堂学习氛围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激励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例如,适时开设一些地理的趣味知识点抢答竞赛,让学生们坐成一个面向讲台的弧形的形式,讲台前方是一行评委和主持竞赛的同学。教师在竞赛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一个辅助的调节者和引导者,这种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地理知识,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离感。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学会利用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同时,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记硬背,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要更加灵活。地理这门学科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地理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结合自身经验和学生实际的课堂反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2.链接生活认知,有效增强学用感悟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着力强调了“学与用”“知与行”的相互作用对于培养学习者感悟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生活阅历和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活化的课程实践活动,引导并促进他们更好地学用结合与深刻体会。例如,在教学“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内容时,教师可结合地方饮食生活习性,房屋结构差异等社会生活现象,充分说明气候影响的作用之大。如北方地区的冬季天气寒冷,又比较干燥,因而北方人或长期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们多患有风寒病;而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虽然不低,但由于湿度较大,长期生活在这种气候环境下的人们多患有风湿疾病。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理解就是死记硬背,这种认知不仅使教学效率低下,还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过转变场景、色彩、光及声等,以动画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教学课件,这样可以促使地理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简化且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目的。如进行锋面与天气的学习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可利用计算机,登录一些相关的学习网站,找到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些内容展示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对于锋面与天气的知识就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就更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多个角度认识这一地理现象。
4.引经据典,使地理知识讲授趣味性。首先,有机结合传统文学知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地理现象与成语、古诗文等结合,从而促使地理知识更具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学科文化内涵。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高中地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这种气候的温差特点时,可以结合我国的古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等,向学生提问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谚语的字面意思得出,该地区气候温差十分大。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温差这么大,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知欲,进而对学生讲解温差特点的成因便可以事半功倍。其次,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他学科中的故事作为地理知识教学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例如可通过结合历史学科知识,向学生提问:哥伦布探索新大陆,第一次通过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共计37天,第二次顺着加那利寒流及北赤道暖流航行,共计22天抵达美洲。这是为什么?通过这种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教材寻求原因,然后通过提问方式,由学生回答,其他人补充。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三)联系教材图片,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以漫画形式进行展现,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直接的展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地理漫画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材料。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森林资源利用知识时,向学生展示了相关漫画,画中遍地都是树根,一只小鸟站在树根上,眼角流下一滴泪,嘴里说道:把我带走吧。展示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小鸟为什么这么说,学生通过观察,回答道:人类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动物难以继续生存。这种引导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欲,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胜、好学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趣味性教学,便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学花.探讨高中地理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5(3).
[2]高娟.兴趣:浅议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3]高涵静.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的现状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