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绘画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范昌杰

【机构】 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心理咨询技术多元化的发展,为了有效的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和心理状态,简单易操作的技术在心理咨询使用,其中,绘画技术被很多咨询师所采纳。目前,在我国中学阶段开设了心理健康课,课时相对于其他学科较少,要想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产生兴趣,特别是初中学生,那么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在短时间内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就需要运用绘画技术在教学设计中。本文通过课堂实践,采用绘画方式中以主题画的形式——画一棵树,论述其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作用和前景。
  关键词:绘画技术;初中生;心理健康课
  一、问题现状
  随着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日益加强,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精神,我国具备教育条件的地方中学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目的是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分享心理调适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帮助身边需要得到心理支持的同学,达到树立积极的心态和规划有意义的人生。同时,文件要求心理健康的课时一学期不少于9课时,由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担任,但是,每个学校所选用的教材不一样,这就要求上课的心理教师对心理学的知识由全面的理解和详细的课程体系,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课中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也让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作为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在从教的这几年的经验得出,中学的心理健康课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课区别比较明显的是上课的内容,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切忌过多的理论,要求更多操作简单、学以很快使用的方法为主,活跃性和互动性是课堂效果的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最为重要。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兼职心理教师来说,如果没有受过系统的心理教育培训的话,很可能难以驾驭,所以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成为心理健康课常用的。
  通过我对课堂教学的总结,使用较多的就是表达性心理技术,比如音乐、舞蹈、心理剧、oh卡牌,沙盘、投射卡、绘画,其中对外部环境要求不高的属于绘画的方式,任何时间点都可以操作,绘画是学生表达想法和情绪最简易的途径,在课堂上心理教师就可以得到学生很多心理现状,学生也很容易积极参与,因此,绘画技术在初中生课堂中的运用能有效的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二、理论背景
  (一)绘画理论
  绘画的方式源自于艺术,用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来表达绘画人的概念和意思,多用于美术方面。绘画心理来源于日本,我国李凌云女士是引进绘画心理疗法的第一人。绘画治疗技术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范畴,是围绕一个人的心理空间,透过艺术作品的完成和分享两个过程,改善心理空间内部的负面情绪、情感问题,修复和重建心理空间内部人格区域。可以用在个体心理治疗、小组心理治疗、心理教育等领域。对于当事人的文化、年龄要求少有限制,特别对少年儿童或表达有困难的来访者尤其适用,并适用于多种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技术。在解读绘画作品的过程中,来访者自我觉察是最重要的,需要进行对画作的描述,加上心理咨询师的辅助,比如使用了什么颜色,采用怎么的画法,创作了一副什么主题的画,引导绘画者进入深层意识,明白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进而达到心理状态改变的过程。
  (二)绘画技术的常用方法
  1、绘画投射测验
  投射技术包括有多种形式和结构,如:联想和构造法(语句完成法、逆境对话测验等)、墨迹测验(罗夏墨迹测验)、图画故事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但最常用的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2、命题绘画的方法
  命题绘画主要是由咨询师结合来访者目前的心理状态,为了收集更详细的资料,给出相应的主题,比如房树人为主题,自画像为主题,用一些色彩描述出今天的心情,画一副全家福,画出现在生活的状态等方式,来访者在相应的主题下所反应的意识形态会呈现在画作当中,从而有利于心理咨询的开展。
  3、自由绘画的方法
  自由绘画类似于自由联想,让来访者将当时所想到的事情和感受到的情绪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过程中不受咨询师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依赖,鼓励其多方面进行探索和体验,最大限度地活跃个性魅力,一般来说采用自由绘画的对象以儿童为主,通过艺术表达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自由绘画的在咨询中的优势是帮助来访者自我探索、发掘潜能、宣泄和调整情绪。
  4、 绘画与讲述的方法
  绘画与讲述的方法类似于艺术表达和叙事的结合,让先来访者通过绘画的方式把他们自己的经历、情绪、创伤、焦虑、压力表达出来,然后用描述的方式进行自我解读,让自身的问题外化,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
  三、绘画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探索
  基于上述对于绘画技术的分析,作为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在面对初中生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快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感兴趣,同时能将学习过的心理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将绘画技术放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学尝试。
  针对课程设计我将绘画技术特别用在了开学第一课,迅速的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特点采用的绘画技术是命题绘画,其中,房树人是心理投射中常用的绘画方式,为了让学生呈现的心理状态更集中,我将命题方式改为了单独的画一棵树,用作代表自己,通过每位同学的积极参与,得到了有效的反馈,在不同的树木画中学生解读了自己的心理状态,有积极向上的,有表达愉快情绪的,有展示自己的爱好和性格的,有表示压力很大的,有宣泄出了自己的情绪。学生对绘画的形式感兴趣,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作品私下和老师进行分享,增进了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了解。
  为了印证绘画技术的在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的作用,在接下来的两次课中《媒体的影响》和《美化行动》的课堂上也采用了绘画的方式,运用的是命题绘画与讲述的方式,通过学生所呈现的作品,以及学生对于先画再说的方式的调查中,在讲述的画作时,学生发现对自己的认识和反思更加深刻。
  四、 绘画技术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前景
  通过阅读有关绘画技术相关的论文,绘画技术逐渐被使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有促进作用。
  首先,社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群出现不安全感,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属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很多事情都不愿意让家长和老师知道,当学生的心理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再干预的话就很困难,所以采用绘画技术,特别是面对防御性很强的学生时,在其过程中会慢慢的降低阻抗,在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的同时,有利于教师或者咨询师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问题。
  其次,绘画过程中学生能从所画的物体中探索自我,放松心身,与潜意识发生连接,在画完以后学生的自述又是进一步的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就如叙事疗法,当来访者讲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复述以后,便产生了自愈和改变的方向。
  再次,自由的绘画方式能帮助学生情绪宣泄,随着学业的繁重,初中学群体出现了压力,根据自己感觉选择喜欢的色彩,构成喜欢的图画是安全健康表达自己的方式,有些看似一副没有主题和美感的画,刚好就帮助学生再课堂上释放了压力,促进内心和谐。
  最后,如果是针对人际关系和人际矛盾,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团体绘画技术,在绘画过程中,彼此分工协作,取长补短,感受成员情绪的起伏,从开始的对立变成相互的鼓励,最终完成一幅画。如果是新组建的班级,运用绘画技术,在学生分享作品的时候,同学之间就会迅速认识到各自的不同之处,理解画作背后的故事,学会换位思考,打破陌生感,建立团队信任感,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以上关于绘画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笔者作为教师的教学总结和反思,绘画技术除了是一种咨询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课中创造性的运用以外,加入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应该是将来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蔡宝鸿,《绘画自我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07
  [2]陶袁琳,《谈绘画治疗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成功:教育》,2009
  [3] 周梦《浅析绘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教科文汇》,2009
  [4] 陈英敏,孙培《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2011
  [5] 孙培《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
  [6] 薛玲玲《绘画心理投射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
  [7] 王哲婷《绘画心理投射技术在中学心理课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
  [8] 张隽《梦想启程——OH卡牌与绘画技术在高中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案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 
  [9] 林灵《“艺术性表达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中学)》   2016
  [10] 忻巧燕《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行为偏差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外阅读:中下》,2012
  [11] 潘红平《通过绘画洞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
  [12]  李红云《“艺术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青年文学家》, 2011
  [13] 傅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使用曼陀罗绘画的初步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
  [14] 孙蕾《绘画心理分析在高职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
  [15] 梁玉莲《曼陀罗绘画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魅力中国》,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