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杨永华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巡场镇第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是将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作为基础的,力争让学生能够从小事中感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以便于能够逐渐的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德育;渗透 
  一、前言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作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性之的课程。 
  二、在生活中进行感悟 
  在针对《我们自己做主》这一部分内容开展的课堂教学相关互动中,笔者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班干部选举这一个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充分进行感受,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员,自己是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的,与此同时也是有责任和义务选择出优秀的班干部的。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针对一个问题展开的讨论,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问题就是:假如说现在我们重新选举班干部,你会选择谁?并将理由说明。同学们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希望选择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有的希望选择人缘比较好的同学,有的希望选择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有的希望选择号召能力比较强的同学等等。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回答都是在笔者的预料之中的。但是在讨论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至今为止都令笔者感动的建议,那就是希望选择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是十分遵守纪律的同学当班干部。笔者诧异之余请这位同学阐述自己选择这种同学当班干部的理由。他给出的理由是有理有据的:不是十分遵守几率的同学实际上并不是喜欢影响班集体,而是自我约束能力相较于其他的同学比较差,假如说我们让他在班级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管理别的同学,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管理别人的好处和难处,他们就能够在管理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个人不需要别人管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班集体的共同荣誉是需要大家在一起来正确和保持的,一个人使可以对班集体的荣誉造成应先东哥,也是能够对班级之中的每一个同学的荣誉造成影响的,也是可以对整个学校的声誉造成影响的,甚至在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对一个国家的尊严造成影响。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都应当符合纪律提出的要求。还有其他的同学说,班级中这几个不是十分遵守纪律的同学,其实也是有很多的优点的,只要他们将自己的缺点改正了,我们班的纪律就会变得更好了。 
  从学生们针对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中,笔者看到了他对班级当中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秉承着的使宽容和鼓励的态度,看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同伴的爱护和信任;看到了他们是十分热爱班集体的、对班级整体荣誉十分的关心;与此同时也看到了我们教育意义的展现。 
  三、在生活当中学习生活、培养道德 
  在课堂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使不应当传授那些和实际生活没有任何形式的相互关系的知识和经验的,不应当将学习仅仅看做使掌握某些书本知识和语言符号。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教授模式是达不到课程需要实现的目标的,只有将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才能够对生活和道德进行学习。 
  在课堂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笔者使用到的做法是:努力的将学生已有的经验调动出来;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经验水平,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模拟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某一种情景,比如说扮演、编故事等等,在这种生活环境的背景下学习和培养道德。 
  当我们针对“我们选择谁来当班干部”这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的时候,学生的发言实际上是多元化的,这其实是因为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的,他们的实际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原本所在的班级当中使用到的班干部选举方式是不同的,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因而,他们使用到的思维方式和得到的思维效果就是不同的,选择班干部的过程中秉承着的标准也就不同了。所以,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的,班干部选举工作一定是要将班级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的,关注同学们提出的要求,关注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同学们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是需要有利于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的。 
  在选举的目的和目标明确下来之后。学生们在班干部选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就可以用心的去体会同学们身上展现出来的美,关注班级的建设和发展,分享班级的荣誉和进步,分享同学们的幸福和快乐。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类型的活动是将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的,是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是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的,与此同时又是需要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服务的。所以,笔者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将学生对社会有意义或者有用的习惯培养出来,在学生学习生活道德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