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重实践 强表达
【作者】 李 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小学语文市级骨干自主研修心得
“教育应该努力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教育理念说得很贴切,这样的儿童发展观唯有成为教育信念,才具有教育的力量。在本次小学语文市级骨干自主研修过程中,我认真拜读了吴忠豪老师的《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和薛法根老师的《为言语智能而教》两本书,让我更加明确了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表达实践。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这个核心任务,凭借教材文本,引领学生围绕语文核心只是或生活情境,选择重组语文学习内容,整合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语文教学要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儿童的语文能力。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学生的表达实践就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表达方法的学习有两种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一种是理解或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重在表达方法的理解;一种是通过表达实践,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重在表达方法的运用。“理解”固然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体会和理解,而是应该抓住课文中最有特点的写作表达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迁移运用。其实回想从教小学语文14年来,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比较注重学生的表达训练。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以怎么“回信”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将相和》时围绕人物语言描写这个目标,想象描写故事中人物的第二次对话;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请孩子们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家乡美丽的翠屏山;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按照课文先概括特点再具体分述的写作表达方式写一写身边的美丽风景;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写过自己曾经游览过的地方;教学低段《从现在开始》时,安排了三次说话练习,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二三小节,拓展想象,创编故事”;由此,我还想到了刚刚上完的部编版一年级《ɑn en in un ün》的教学时,有一首儿歌《家》,我还让孩子们照样子用“____是_____的家”创编了一首儿歌呢!这不正是在强调学生的表达实践吗?利用课文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写话,不仅增加了学生表达练习的机会,还有以下优点:有课文情节内容的支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课文语言的支持,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提高学生主动运用积累的语言或素材的意识;通过表达实践,学生会更加主动地阅读课文,能更好地促进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积累语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得课程,正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此次自主研修学习,让我又一次地研究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原理,寻找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探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厘清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是似而非的问题。此次学习,虽然谈不上是一次华丽的转身,但对我认识和践行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蜕变,让我在小学语文教实践中又一次地不再迷茫和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