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刍议一年级数学课堂能力导向的有效教学
【作者】 廖启宏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完善,但同时也意味着其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因此,其数学学习在课堂能力导向方面更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文结合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从课堂倾听、阅读、发言、书写等方面探讨了一年级数学课堂能力导向的有效教学。本文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提升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课堂;倾听;阅读;发言;书写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还存在着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水平体现着思维的水平,语言的发展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的加工,并经过提炼使之更加准确和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必经的步骤。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与完整性,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实现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目的。
一、学会倾听,从模仿开始练说
教学一年级,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孩子不会听课。往往问题一抛出,众说纷纭。有时候不得不匆匆忙忙对完答案进入下一环节。“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倾听开始的。”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从倾听开始,汲取众人之长,从而发展数学语言。
在课堂上,我首先训练学生先学会听老师讲。在讲到重要内容时,注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在教师说完后,能够把老师说的内容再重复一遍,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遍。
其次,要求学生学会听同学讲。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运用多种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你认为谁说的好?好在哪里?”“你听懂他说的了吗?谁能重复一遍?”“对于他的回答,你还有补充的吗?”“他说的特别棒,掌声送给他!”……通过这些语言的激励,让学生在倾听同伴的发言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从而在自己发言时,变得更有条理更完整。
最后,要让学生自己讲。听别人讲,感觉没什么难度,但真的要自己讲了,就需要学生注重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注意自己的表情,并认真对待。这也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训练过程。
二、学会阅读,认识规范的语言
数学语言比较简练,逻辑性强,对于农村一年级孩子来说,要读懂应用题,弄清题意,确实不易。由于不少教师追求课堂效率,对阅读缺乏认识,往往会对阅读(读题、读提示等)教学忽略而过,课堂上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经验看,一年级孩子解决问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有时会读其字,不解其意。因此,教学中对于课本插图中出现的话语中的条件,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帮助学生理解。
如:玩具汽车20元,玩具积木10元,玩具飞机50元;(1)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贵多少元?(2)玩具积木比玩具汽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对“贵”和“便宜”这两个词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读几遍,有的学生很快就明白意思了;接着教师通过组织交流,再让学生读换词后的问题“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多多少元?玩具积木比玩具汽车少多少元?”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当遇到与价格有关的提问题时,学生自然也能用上“贵”和“便宜”这样的词了。因此课本上呈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目的。
三、学会发言,有条理地说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说一些名词术语,关系词语等。如,结合算式时,要让学生熟练说出加、减、乘、除等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算式表示的意义;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让学生学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样多,大于,小于,最多,最少等;在模拟情景时,要让学生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如合起来、拿来、又多了、组成、一共;拿走、减去、还剩、余下等。在此基础上,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可通过边操作边说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例如,教学9加7,学生可以一边操作小棒,一边训练说。
学生甲:我是用数数的方法算,1、2、3、4、5、……9、10、11、12、……16;
学生乙:我也是用数数的方法,从10开始数6个数;
学生丙:我是先把右边的7根小棒拿一根到左边,凑成10,右边还有6根,合起来就是16。
又如,教学15-9,可以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进行语言训练。
学生1:我先把15分成10和5,再从一个十里面拿掉9根,还剩1根,最后把1根和原来的5根合起来是6根;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先把15里面的5根拿去,还差4根没拿,就从15里面的十拿,拿走4根,还剩6根。……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就可以慢慢做到有条理地表达。
四、学会书写,延续语言发展
学生在表达各自的算法后,情绪激动,不利于教师组织算法的优化教学。如果此时能让学生写一写,就更有利于给学生留下思考、质疑、比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获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前例,15-9的算法,可引导学生写出大家的算法:甲:10-9=1 5+1=6 15-9=6 乙:9-5=4 10-4=6 15-9=6……
写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另外,从一年级开始,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写一写”的本子。让他们学会记录信息,在需要时,及时动手写一写,理清思路。
总之,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持之以恒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阶梯,真正让学生做到会听,会读,会说,会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也一定得到较快发展。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课堂;倾听;阅读;发言;书写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还存在着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语表达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水平体现着思维的水平,语言的发展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的加工,并经过提炼使之更加准确和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必经的步骤。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但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尚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与完整性,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实现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目的。
一、学会倾听,从模仿开始练说
教学一年级,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孩子不会听课。往往问题一抛出,众说纷纭。有时候不得不匆匆忙忙对完答案进入下一环节。“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倾听开始的。”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从倾听开始,汲取众人之长,从而发展数学语言。
在课堂上,我首先训练学生先学会听老师讲。在讲到重要内容时,注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在教师说完后,能够把老师说的内容再重复一遍,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遍。
其次,要求学生学会听同学讲。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运用多种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你认为谁说的好?好在哪里?”“你听懂他说的了吗?谁能重复一遍?”“对于他的回答,你还有补充的吗?”“他说的特别棒,掌声送给他!”……通过这些语言的激励,让学生在倾听同伴的发言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从而在自己发言时,变得更有条理更完整。
最后,要让学生自己讲。听别人讲,感觉没什么难度,但真的要自己讲了,就需要学生注重组织好自己的语言,注意自己的表情,并认真对待。这也是学生自我对话的训练过程。
二、学会阅读,认识规范的语言
数学语言比较简练,逻辑性强,对于农村一年级孩子来说,要读懂应用题,弄清题意,确实不易。由于不少教师追求课堂效率,对阅读缺乏认识,往往会对阅读(读题、读提示等)教学忽略而过,课堂上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经验看,一年级孩子解决问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有时会读其字,不解其意。因此,教学中对于课本插图中出现的话语中的条件,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帮助学生理解。
如:玩具汽车20元,玩具积木10元,玩具飞机50元;(1)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贵多少元?(2)玩具积木比玩具汽车便宜多少元?
学生对“贵”和“便宜”这两个词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多读几遍,有的学生很快就明白意思了;接着教师通过组织交流,再让学生读换词后的问题“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多多少元?玩具积木比玩具汽车少多少元?”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当遇到与价格有关的提问题时,学生自然也能用上“贵”和“便宜”这样的词了。因此课本上呈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目的。
三、学会发言,有条理地说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语言区域狭窄,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说一些名词术语,关系词语等。如,结合算式时,要让学生熟练说出加、减、乘、除等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算式表示的意义;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让学生学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样多,大于,小于,最多,最少等;在模拟情景时,要让学生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如合起来、拿来、又多了、组成、一共;拿走、减去、还剩、余下等。在此基础上,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可通过边操作边说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例如,教学9加7,学生可以一边操作小棒,一边训练说。
学生甲:我是用数数的方法算,1、2、3、4、5、……9、10、11、12、……16;
学生乙:我也是用数数的方法,从10开始数6个数;
学生丙:我是先把右边的7根小棒拿一根到左边,凑成10,右边还有6根,合起来就是16。
又如,教学15-9,可以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进行语言训练。
学生1:我先把15分成10和5,再从一个十里面拿掉9根,还剩1根,最后把1根和原来的5根合起来是6根;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先把15里面的5根拿去,还差4根没拿,就从15里面的十拿,拿走4根,还剩6根。……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就可以慢慢做到有条理地表达。
四、学会书写,延续语言发展
学生在表达各自的算法后,情绪激动,不利于教师组织算法的优化教学。如果此时能让学生写一写,就更有利于给学生留下思考、质疑、比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获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前例,15-9的算法,可引导学生写出大家的算法:甲:10-9=1 5+1=6 15-9=6 乙:9-5=4 10-4=6 15-9=6……
写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另外,从一年级开始,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写一写”的本子。让他们学会记录信息,在需要时,及时动手写一写,理清思路。
总之,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持之以恒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阶梯,真正让学生做到会听,会读,会说,会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也一定得到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