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究

【作者】 刘中文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镇高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科学做法。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在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的积极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整合
  教育信息化2.0时代已经到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有这样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应时代要求,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使其更好的服务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在获得良好的语文教育的同时,也能获得信息技术的教育熏陶。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谈谈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
  一、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可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不但要达成教学预期,更要体现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突破速度的快慢,体现了教学效率的高低。我们知道,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既是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检评这堂课是否成功的评价之一。而在课堂上,我们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得怎么样,就要看其是否进行了科学设计,是否把信息技术的这块好钢与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有效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示、引导,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在多感官刺激下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这时,再加上我们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学生便更易于理解和把握。这样,我们就达到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了。例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从两端时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两种方法,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演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特点,接着动画演示铁路工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变抽象为具体,学生能直观认识和感受什么是“两端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在认识“人字形线路”时,我也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使教学难点变得浅易,能让抽象变为具体,能让学生跨越时空间来认识和理解问题,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效果。 
  二、兴趣、达标、效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情境,体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对图像、声音等的注意力是极有兴趣的。所以,在《忆江南》的课堂教学中,一开始,我就用课件的首页显示出了名家书法“忆江南”,并伴放背景音乐——《江南好》,学生一下子就被拉回了课堂,逐渐进入了这节课的学习中。
  然后,PPT课件开始播放“绿”(课件背景:绿;动态图像:柳枝和小鸟;背景音乐:鸟声)并朗诵自己写的一段话:什么地方蕴蓄着这样醉人的眷恋?仿佛我的生命早已与之融入一块儿,直到现在我依然诧异她的美妙。有一个地方,人们称她为——江南。由此,用信息技术营造的优美教学情境成功导入了新课,将学生完全从上节课及课间玩耍的氛围中引回了课堂。
  接着,我用PPT课件进行了该课教学的“读-问-分-练-演-评-赏-延”等环节,而且每一环节出示的画面均以自己的照片加不同字体的原词文字为内容,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惊叹”中学习、感悟、鉴赏到“江南的美”。视听并举,动静兼备,相得益彰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起了学生阅读的愿望和探求课文思想内涵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有力地将思想感情融入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效地帮助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提升。而且,通过一些资源的描述及讲解,让学生对“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了正确的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知识。
  在延伸阅读中,通过PPT课件,学生还能顺利地阅读《忆江南》(其二、其三)两首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发挥出信息技术的高效率作用:一方面增加了课堂信息的传递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从教师地语言中去学习,更多的可以通过教师出示的其它媒介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保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践说明,这堂课后,绝大部分学生能背诵并讲解这首词,一些学生还能将另外两首一并背诵。所以,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可行的,而且是高效的。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新颖多样、高效集成、交互反馈等众多优势,适应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身为新一代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学改革中来,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浅议小学语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
  [2]李桂芬,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
  [3]何君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福建论坛,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