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作文起步教学的课堂构建分析

【作者】 汪本红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河坝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学生开始接触语文作文写作,而作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文,学生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识字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和阅读的需要,也具备了一定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从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出发,设计课堂结构和内容,尽全力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本文将解析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起步作文的有效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起步;构建课堂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式地接触作文,并开始系统地学习写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写作情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老师解决。我认为,在当下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背景下,起步作文的教学课堂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只有乐意写作,才会使教学的课堂更加高效;二是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写作,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有了教学的目标,就要从目标出发,设计有效的教学课堂,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种尝试。
  一、丰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的学习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不像数学,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概念、公式、解题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好。语文学习要靠长期的积累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学生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并能学以致用,才能写出好的句子,写出好的文章。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词语积累量的考查,在课堂一开始的十分钟进行听写或是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使用词语。在词汇的讲解过程中,要善于设计教学情境来加强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例如“意思”一词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下意义不同,比如“这句话的意思是”和“这本书没有意思”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要注重一词多义的区分,这样做就是为了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少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另外,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关联词语。标点符号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零件”,在小学起步作文中不少学生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因此,教师就要在起步作文课上系统地整理常用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结合一些改错题、添标点符号的题型,使学生高效快速地掌握标点符号的相关知识。关联词是使文章结构严谨的“零件”,学生必须在平时学习中学会使用一些关联词来使句型多样,文章精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丰富语文的基础知识就是“磨刀”的过程,当有了一些写作的知识基础后,进行写作练习才能使作文教学课堂更加有效。
  二、挖掘课文在写作教学中的潜在价值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源。课本上的课文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课文在写作教学中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教材课文里的潜在价值,鼓励和引导学生可以将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范文,对课文进行摘录、背诵、改写、仿写等来开始写作的初次尝试。以三年级教材为例,《蜜蜂》一文是一篇十分适合学生模仿的记叙文,文中叙述了“我的女儿”做的关于蜜蜂能否准确回家的小实验,文章以事物发展的顺序进行了记叙,最后得出了结论,文章短小精悍。教师要思考的是,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有哪些方面,我认为,一是文章严谨的结构——“总分总”的结构,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非常有条理地安排段落,最后总结课文,严谨的结构使文章看起来整齐利索。还有就是作者在文中设置的一系列悬念,能够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方方面面的学习都是起步作文训练课堂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合理利用课文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或者借鉴课文中优秀的布局结构和叙事手法,?将作文教学与平时的课文教学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使学生有内容可写
  学生之于作文,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无话可说,从而在还没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对作文产生了抵触心理,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时间长了,“作文难”就成了困扰学生的一大问题。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在写作内容方面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让学生知道,作文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引导的方式是以说促写,即在说话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例如教材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在口语交际环节,老师和学生讨论的话题就是课余生活,学生开始都会觉得课余生活不是上补习班就是写作业看电视,没有什么可说的,教师可以启发孩子的思维,让他们想一想课余生活中的一些有意义的瞬间,例如完成作业后和伙伴一起游戏,或者妈妈做的一顿可口的饭菜,也或者是爸爸在辅导自己功课时闹的小笑话,引导学生将这些课余生活中的小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告诉学生并不是什么重大事件才值得写,要学会观察生活,从小事当中寻找话题。还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就是在作文课上安排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请同学结合活动的过程进行写作。例如第四单元写观察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与学生一起做个小游戏,比如最普通的但也是效果最好的“给猫咪贴鼻子”,对这个游戏学生总是乐此不疲,在游戏告一段落之后,全班一起回顾游戏过程,请同学说说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然后引导学生将游戏的过程写成日记。生活是所有文学作品的发源地,也是小学生写作的素材库,只有用心体验、观察生活的人,才最有发言权,才能写出让大家感同身受的文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带领学生从自己的周围寻找写作的素材。这两种指导学生观察的方式要经常使用,使学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积累素材。
  四、重视读书和积累,使学生会表达
  学生之于作文的第二大难题,就是心里有话,不会表达,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但语言干瘪,描述呆板,用语匮乏,读起来给人的(下转第61页)(上接第62页)感觉也是味同嚼蜡。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注重读书和积累。首先是读课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目本身都很适合学生阅读和仿写,例如《赵州桥》就是很好的状物范文,《画杨桃》可以用作记事作文的典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认真阅读,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模仿一些经典篇目的写作思路、谋篇布局、叙事手法、修辞手法,最重要的是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
  五、给学生提供思路,教会学生方法
  三年级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布局谋篇的练习,因此,教师要在这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指引,刚开始写作时就要对学生的作文字数、格式、内容安排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例如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可以规定写到二百五十字以上,三百字以下,最少要写三段,第一段对人物进行简单的介绍,可以是人物性格的介绍,也可是肖像的描写;第二段写具体的事情,突出人物的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段落开头要注意空两格,标点符号一定要齐全。这种辅导看似呆板,实则很有实用性,坚持一段时间,学生的作文就有了雏形,最重要的是养成了布局谋篇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拓展训练就会更加容易可行了。
  六、加强课外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书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永远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他们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老师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教学。很多老师以及学生家长认为小学生只要学习教材中的文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很多家长甚至认为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不会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在当下,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识字、造句这么简单,语文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综合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教学,通过阅读经典的书籍,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充实自己。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和心理特征比较特殊,不能像高中生甚至大学生一样分辨哪些书籍适合自己阅读,这就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精心挑选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比如一些比较经典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也可以为一些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推荐四大名著和一些经典的外国名著,带领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总之,起始阶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庆飞.让孩子在自由的世界里写作[J].校长阅刊,2008(1).
  [2]周成.我手写我心:作文教学的创新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