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罗 进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城北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集趣味性、情景性和诱思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帮助我们增强课堂活跃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在新课改过程中进入人们的视野的一种新的的教学方法。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趣味性、情景性和诱思性,能让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教学氛围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此种方法,不仅能让地理教学走出传统乏味模式,更能增强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实效性,因而,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在大量的实践与研究中,情境策略不但应用广泛,而且在各个教学阶段都充分发挥了作用。根据实践需要和内容教学需要,人们对情境进行了分门别类,方法就是依据创设情境的载体而进行的分类。下面,我结合初中地理教学,谈谈情境教学法在其中的实践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贵有疑。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所以,创设以提问作中介的问题情境是我们常用的情境教学法之一策略。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法,其能有效激发学生地理探究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知道,学起于疑,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才能不断尝试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例如,在教学“板块漂移学说”时,我们引疑设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先观看地图,观看各大洲轮廓能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看起来很契合呢?学生便可以像“侦探”一样,循着地图的线索探寻板块漂移学说的奥秘;在讲气候类型的特征时,可以引入非洲大草原的动物迁徙案例,这些动物的迁徙规律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迁徙呢?带着这些问题去解读非洲热带草原的气候特点。这样教学,学生参与性高,探究动力足,学习效果就能得到保证。
  二、创设诗歌情境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地理环境息息有关。所谓“山山水水乃诗也”,如《望岳》、《登岳阳楼》等,就说明了诗歌与地理有很大联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就可引用学生熟悉的诗词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和综合性。例如,在介绍中国各地区的地理风貌以及人文特征时,我们可以运用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来表现不同地域的不同风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诗歌放入当一张带有地域景色的图片之中,以此达到图文并茂的生动效果,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首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描写的哪里的情境呢?”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西北地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新疆:“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等等,这些诗歌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地理老师只要稍微将诗句一提,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能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情感进入“我要学”的境界中去。
  三、创设生活情境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体现。我们知道,地理来源于生活,是现实世界在书本上的概括。对于初中地理,现实性更强,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我们周围的世界,甚至身边的风土人情。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们就可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亲近自然。例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测量一天到晚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来测校园的温差。然后为了让学生们理解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会逐渐降低,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爬山,再进行测量温度,同学们就会发现,当爬山爬得越高,温度计上面显示的温度就会更低。同学们就会切实地体会到书本中的知识不只是用来考试的,更是用来实践的,用来更好地感悟生活的美好,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这样教学,就突出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也由此被体现出来。
  四、创设表演情境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还是好动的,好玩的,抓住这一年龄特征,我们就可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情节性较强的的内容引导学生表演,从而创设出表演情境。这样的情境又称之为活动情境,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较多,用这种情境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参与性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对话中来,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在教学具有情节性或故事性的教学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来上台表演该堂课的具体内容。这样,有效地达到了教师与学生从充分互动,也激发了同学们表演的欲望。为了演好所学的知识,学生们会更乐于请教老师,更利于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一章节中,可以有请几位同学,分别带上地球、月球、太阳的图片,来表示地球的自传以及公转方向,特征等。并且可以用一些台词,来表现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和内容,这样同学们会觉得十分有趣,又能够迅速接受这些知识。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其作用是很大的。特别是全面践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前,我们采用情境策略,更有现实意义。作为与时俱进的老师,我们果敢创新,让新策略、新方法不断与课堂教学融合,在好的有效的情境中,让学生参与更积极,更有发挥主体性的空间,进而与教师建构有效的双边互动,实现高效课堂的创建。
  参考文献:
  [1]黄英冠,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年。
  [2]何宇燕,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8年。
  [3]陈建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