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

【作者】 钟 锐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如今,学生艺术感的培养受到家长高度重视。小学的美术课堂不再是过去的传统教授式教学,而是将培养学生兴趣作为先导,在兴趣的前提下恰当的渗透问题意识,培养他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最后通过亲身实践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进而使它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以保证学生欣赏和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欣赏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欣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欣赏;特点;策略
  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高雅的爱好兴趣和崇高的理想,进而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基础。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就是美术欣赏课程的最终目标。兴趣作为人们对于某种学习入门的最便捷途径有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美术欣赏课,既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又可以不断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一、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的特点
  (一)色彩感受到重视
  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实际需要制定丰富多彩的课程设计,从而使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从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了解到,色彩鲜艳的美术作品更能受到小学生的喜欢。美术作品中色彩与其他因素相比更能直观的被学生接受,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上,教师更愿意将一些带有红花、绿叶、蓝天、白云等事物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起到很好的吸引学生的作用。事实也证明,绝大部分小学生画出来的都是一些色彩艳丽的作品。
  (二)注重细节,缺乏全局意识
  通过了解,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绝大部分只注重对某些小细节的欣赏,而忽略作品的整体,缺乏全局意识。他们关注的部分也只是自己喜欢的。例如,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风筝》,可以想象,绝大部分学生会集中关注风筝的颜色和花纹,而不会关注全局,即风筝整体和陪衬物。在小学生的眼中,美术作品的主要欣赏部分就是其色彩和花纹等,而非作品本身。
  (三)习惯对自身生活做出联系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所看到的作品进行联系。比如,都市中的小学生通常想到耸立的高楼、纷繁的街道、色彩艳丽的服装店与夜晚城市璀璨的灯光等等。而农村的学生则会更加喜欢蓝天白云、碧野青葱、小桥流水这样的景象。这种欣赏特点因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而迥异,但都是天性使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个人特点有区别教学。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无论哪个学科,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一定是兴趣,只有拥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热情进行求知与思考。那么,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青花瓷》这里美术作品时,就可以利用教师的多媒体设备,对多种青花瓷进行展示,同时可以播放适合的音乐,从感官上直接刺激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随后就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这样就会为美术的欣赏过程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做到边欣赏边思考
  小学美术课的美术欣赏过程,也需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至关重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如果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能够结合作品思考,无疑是非常令人欣慰和值得鼓励的。例如,在欣赏有关森林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一些鸟叫、虫鸣的音乐,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与森林的距离并不遥远而且密切相关,所以要保护好我们的大自然。
  (三)结合实践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素养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欣赏作品,不能只单一的欣赏某幅作品,这样会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并且感到烦躁。所以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欣赏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例如,在《会变得花树叶》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观赏,通过真切的感受来体会大自然、欣赏大自然,进而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素养。
  在小学的美术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整个欣赏过程的所有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而整个过程中,教师首要的就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带动热情;而后就是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得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到边思考边欣赏,快速提升学生的美术技巧;最后结合生活实践对作品进行欣赏,激发学生的感官,提升他们美术素养,以此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从本质上提升欣赏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