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高中美术有效教学
【作者】 李雪莹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美术教育的初衷是初步培养青少年审美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少年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现状;合作探究;有效教学
1、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般来讲,学校对平时美术教学重视程度直接影响高考专业成绩的高低。课时量的缺少导致很多学生基础不牢靠,靠考前几个月的突击练习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绘画水平短时间内难于提高,最终影响到高考的成绩。即使侥幸过关,也会影响将来专业的发展。
1.1 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偏低
美术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技能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的学校一些美术教师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部分基层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从传统的鉴赏式教学转化为更加专业化的面对高考的专业教学,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部分教师缺乏自我提高意识
教学主动性差,认识不足。部分教师缺乏自我提高意识,认识有局限性。一是缺乏对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缺乏对课程教学创新的认识。
1.3 缺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不能成为拥有较高专业修养的“行家里手”,学校方也未能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资队伍素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成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如何遏制中学美术高考教学出现的不良现象,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搭建教学专业发展平台。
2、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2.1 教学设计要合理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而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设计,这也是合作式探究教学实施的基础。教师先在美术课开始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准备教学活动中需要的教学课件,并对教学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等进行精心的策划,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有据可依,使合作式探究教学能够顺利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教师如果要讲授一堂美术欣赏课,就可以在课前充分查找一些图片资料或者与教学有关的工艺品,以便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观赏这些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再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积极发表意见,最后在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对整堂美术课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有了具体、明确的课堂步骤,会促使整个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2 科学合理分组,有效促进教学开展
合作式探究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教师将学生分组,科学合理的分组也是合作探究取得成功的前提。分组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表现与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分组之后再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位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内的活动纪律,并维持小组的活跃状态。如果出现问题,负责人就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
2.3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虽然合作式探究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一堂关于绘画技巧的美术课中,教师不能只简单地为学生做示范,然后就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应该在示范结束后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根据每位学生的绘画情况,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分组交流的时候,教师要保证能及时接收到学生绘画情况的反馈,使学生的绘画技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之,教师应该掌握整个教学活动的情况,千万不能忽视自身引导者的地位。
2.4 给予积极评价
当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这是合作式探究教学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实施合作式探究教学的教学反馈阶段。教师应该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总结学生学习情况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与兴趣。
3、科学运用多种途径,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3.1 完善学校管理,合理安排课程分配
针对考生专业基础偏差的状况,学校在课程的安排时,要充分考虑文化与专业的关系,合理分配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专业训练时间,打好基础。
3.2 积极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
首先,学校应针对实际情况,为教师专业提高提供便利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发展,加强美术教师的业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作风建设,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被动上课转变为主动传授,进而带动教学成绩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忧患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应对不断加剧的人才竞争;强化创新意识,改变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环境;强化责任和职业道德。
3.3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当前美术高考过热现象表明,学生盲从、投机心理占有很大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运用正确的观察和绘画方法。应付高考不是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使思想、知识、技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树立长远发展意识,摒弃突击学习,远离高考“捷径”这个歧途。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一方面,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页不可缺少。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希望高中美术教师能够合理地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为培养美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高中美术;现状;合作探究;有效教学
1、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般来讲,学校对平时美术教学重视程度直接影响高考专业成绩的高低。课时量的缺少导致很多学生基础不牢靠,靠考前几个月的突击练习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绘画水平短时间内难于提高,最终影响到高考的成绩。即使侥幸过关,也会影响将来专业的发展。
1.1 部分教师专业素养偏低
美术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教师的认识水平和技能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的学校一些美术教师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部分基层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从传统的鉴赏式教学转化为更加专业化的面对高考的专业教学,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部分教师缺乏自我提高意识
教学主动性差,认识不足。部分教师缺乏自我提高意识,认识有局限性。一是缺乏对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重要性的认识,二是缺乏对课程教学创新的认识。
1.3 缺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不能成为拥有较高专业修养的“行家里手”,学校方也未能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资队伍素质,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成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如何遏制中学美术高考教学出现的不良现象,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搭建教学专业发展平台。
2、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2.1 教学设计要合理
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模式,都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而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设计,这也是合作式探究教学实施的基础。教师先在美术课开始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准备教学活动中需要的教学课件,并对教学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等进行精心的策划,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有据可依,使合作式探究教学能够顺利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教师如果要讲授一堂美术欣赏课,就可以在课前充分查找一些图片资料或者与教学有关的工艺品,以便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并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当学生观赏这些美术作品的时候,教师再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积极发表意见,最后在课程结束前要求学生对整堂美术课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有了具体、明确的课堂步骤,会促使整个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2 科学合理分组,有效促进教学开展
合作式探究教学的一大特点是要求教师将学生分组,科学合理的分组也是合作探究取得成功的前提。分组的标准具有多样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堂表现与性格特点等进行分组。分组之后再从每个小组中选出一位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内的活动纪律,并维持小组的活跃状态。如果出现问题,负责人就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
2.3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虽然合作式探究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一堂关于绘画技巧的美术课中,教师不能只简单地为学生做示范,然后就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师应该在示范结束后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根据每位学生的绘画情况,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分组交流的时候,教师要保证能及时接收到学生绘画情况的反馈,使学生的绘画技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之,教师应该掌握整个教学活动的情况,千万不能忽视自身引导者的地位。
2.4 给予积极评价
当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这是合作式探究教学的最后环节,同时也是实施合作式探究教学的教学反馈阶段。教师应该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总结学生学习情况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与兴趣。
3、科学运用多种途径,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3.1 完善学校管理,合理安排课程分配
针对考生专业基础偏差的状况,学校在课程的安排时,要充分考虑文化与专业的关系,合理分配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专业训练时间,打好基础。
3.2 积极提高教师个人专业素养
首先,学校应针对实际情况,为教师专业提高提供便利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发展,加强美术教师的业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作风建设,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被动上课转变为主动传授,进而带动教学成绩的提高。其次,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忧患意识,强化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应对不断加剧的人才竞争;强化创新意识,改变按部就班的思维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环境;强化责任和职业道德。
3.3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当前美术高考过热现象表明,学生盲从、投机心理占有很大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运用正确的观察和绘画方法。应付高考不是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使思想、知识、技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使学生树立长远发展意识,摒弃突击学习,远离高考“捷径”这个歧途。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唯一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一方面,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页不可缺少。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希望高中美术教师能够合理地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为培养美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