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解析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作者】 郑亚群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心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幼儿园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在幼儿园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将影响到其今后的成长。当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学资源还很贫乏,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村的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就是指幼儿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生态、乡土地理、民风习俗、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具体来说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农村地区所特有的适合于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学的教学资源,农村幼儿阶段的乡土教育资源既包括人,同时也包括物。农村中可以开发的教育资源有很多,当前农村乡土教育资源潜力非常大,充分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对于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一)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农村幼儿教育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从基础设施等角度来考虑虽然农村幼儿教育要远远弱于城市幼儿教育,但是农村乡土教育资源却是城市幼儿教育阶段所没有的。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实现孩子素质的综合发展,农村地区的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弥补传统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给孩子带来的不足,在某种角度来讲甚至能够学到城市孩子所学不到的东西。(二)增强孩子创新能力必然要求。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学生更加方便地了解大自然,了解农村。这对于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农村的田野资源、动植物资源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的活教材
农村乡土教育资源既包括人,同时也包括物。农村的孩子,他们接触频繁而广泛的是大自然,如野花、野草、各种树叶、果实、鸟儿、家禽、昆虫等等,农村的动植物就可以当做一部活教材而加以充分利用。春天可以带领孩子去农田里观察农民叔叔春耕、油菜花金黄一片、小草泛绿、柳条随风飘荡、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起舞;夏天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昆虫,如蜻蜓、蝴蝶、蝉、蚱蜢、等,教幼儿制作生物标本,供幼儿观察,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也可以在林间做一些小游戏增强孩子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利;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带领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水果、农作物成熟了,组织幼儿到田间拾漏掉的稻穗,带他们喂养饲养角的鸡鸭;冬天教幼儿观察冬季的特征,让幼儿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如帮小动物安家、参观玻璃暖房种植,、观察大棚养殖,给树捆草绳等,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让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每个季节都有自身的特点,合理利用和开发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农村的田野、果园、菜地等是城市所没有的,充分发挥农村田野山林景观的优势对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景观、乡土地理来进行教学活动
农村特有的土、石、沙、竹,这些自然而又富有本土气息的材料,扩充了教育内容,既让幼儿回归自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想像的空间。真正实现在生活中教,在游戏中学的目标。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水平,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魅力,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例如鼓励孩子们利用烂泥巴来做美工活动,孩子们通过尽情地摆弄,玩泥巴、挖洞能够获得不少的经验和乐趣。此外还可以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和种子,怪石等都可以当做宝物对教室进行装饰,如用各色豆子贴出动物、植物,用树叶贴成蝴蝶,这样会使得教室更富有情调。农村田野、山坡、草地、小河、树林,这些都是进行活动的好地方,如:在草地上、树林中,让幼儿玩游戏;利用田埂让幼儿练习平衡;利用小河让幼儿练习投掷;这些自然条件是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好方法。更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景物组织幼儿进行写生活动,让幼儿随时在土地上画下自己所看见的,营造开放民主的教育气氛,给孩子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孩子学会主动学习,创新探究。
四、开发、利用周边的民间手工艺资源及民风民俗,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
《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间手工艺资源如:剪纸、编织、插花、捏糖人、泥塑及刺绣、竹制玩具等能让小朋友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并且通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和游戏化让孩子亲身操作和实践,体验家乡人民的心灵手巧、智慧勤劳、善于创造和进取的民族精神,初步萌发爱家爱国的情感,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此外,家乡的风土人情颇多,传统节日带孩子上街观看民俗表演,如元宵节上街看花灯以及踩高跷、抬轿表演,带领孩子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如:木偶、捏泥人、陶瓷、草编等。还可以带领孩子参观家乡名胜古迹,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孩子在见多识广的情况下,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并在做做玩玩中创造了美。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为幼儿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幼儿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从而开发幼儿的智能,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当前,农村幼儿园政府的经费投资严重不足,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难点。在这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探究有重要意义,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只有充分利用和开发乡土教育资源的优势,才能全面提升农村幼儿的综合素质,让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独具特色。
本文系农村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项目。农村幼儿园乡土游戏设计与创新研究——以宜宾县乡镇幼儿园为例。课题编号:NYJ20180610成果。
一、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的必要性
(一)提升孩子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农村幼儿教育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特点,从基础设施等角度来考虑虽然农村幼儿教育要远远弱于城市幼儿教育,但是农村乡土教育资源却是城市幼儿教育阶段所没有的。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实现孩子素质的综合发展,农村地区的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弥补传统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给孩子带来的不足,在某种角度来讲甚至能够学到城市孩子所学不到的东西。(二)增强孩子创新能力必然要求。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学生更加方便地了解大自然,了解农村。这对于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农村的田野资源、动植物资源可以作为幼儿教育的活教材
农村乡土教育资源既包括人,同时也包括物。农村的孩子,他们接触频繁而广泛的是大自然,如野花、野草、各种树叶、果实、鸟儿、家禽、昆虫等等,农村的动植物就可以当做一部活教材而加以充分利用。春天可以带领孩子去农田里观察农民叔叔春耕、油菜花金黄一片、小草泛绿、柳条随风飘荡、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起舞;夏天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昆虫,如蜻蜓、蝴蝶、蝉、蚱蜢、等,教幼儿制作生物标本,供幼儿观察,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也可以在林间做一些小游戏增强孩子的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非常有利;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带领孩子观察各种各样的水果、农作物成熟了,组织幼儿到田间拾漏掉的稻穗,带他们喂养饲养角的鸡鸭;冬天教幼儿观察冬季的特征,让幼儿了解动物,植物过冬的方式,如帮小动物安家、参观玻璃暖房种植,、观察大棚养殖,给树捆草绳等,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让孩子知道运动能使身体暖和,教育幼儿不要怕冷。每个季节都有自身的特点,合理利用和开发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农村的田野、果园、菜地等是城市所没有的,充分发挥农村田野山林景观的优势对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景观、乡土地理来进行教学活动
农村特有的土、石、沙、竹,这些自然而又富有本土气息的材料,扩充了教育内容,既让幼儿回归自然,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想像的空间。真正实现在生活中教,在游戏中学的目标。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水平,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魅力,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例如鼓励孩子们利用烂泥巴来做美工活动,孩子们通过尽情地摆弄,玩泥巴、挖洞能够获得不少的经验和乐趣。此外还可以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和种子,怪石等都可以当做宝物对教室进行装饰,如用各色豆子贴出动物、植物,用树叶贴成蝴蝶,这样会使得教室更富有情调。农村田野、山坡、草地、小河、树林,这些都是进行活动的好地方,如:在草地上、树林中,让幼儿玩游戏;利用田埂让幼儿练习平衡;利用小河让幼儿练习投掷;这些自然条件是锻炼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的好方法。更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景物组织幼儿进行写生活动,让幼儿随时在土地上画下自己所看见的,营造开放民主的教育气氛,给孩子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促使孩子学会主动学习,创新探究。
四、开发、利用周边的民间手工艺资源及民风民俗,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
《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民间手工艺资源如:剪纸、编织、插花、捏糖人、泥塑及刺绣、竹制玩具等能让小朋友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并且通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和游戏化让孩子亲身操作和实践,体验家乡人民的心灵手巧、智慧勤劳、善于创造和进取的民族精神,初步萌发爱家爱国的情感,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此外,家乡的风土人情颇多,传统节日带孩子上街观看民俗表演,如元宵节上街看花灯以及踩高跷、抬轿表演,带领孩子参观民间艺术展览,如:木偶、捏泥人、陶瓷、草编等。还可以带领孩子参观家乡名胜古迹,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孩子在见多识广的情况下,就容易把各种事物的某些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并在做做玩玩中创造了美。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为幼儿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资源。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幼儿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与价值,从而开发幼儿的智能,启迪幼儿的智慧,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当前,农村幼儿园政府的经费投资严重不足,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难点。在这背景下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资源的探究有重要意义,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只有充分利用和开发乡土教育资源的优势,才能全面提升农村幼儿的综合素质,让农村幼儿园的工作独具特色。
本文系农村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项目。农村幼儿园乡土游戏设计与创新研究——以宜宾县乡镇幼儿园为例。课题编号:NYJ2018061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