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利用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探讨

【作者】 赵 青

【机构】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性格的形成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事业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前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与儿童的关系开始论述,通过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阐述,分析了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个性发展
  学前教育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着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每个幼儿都有不尽相同的性格、爱好与习惯,这便需要幼儿教师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大家都在适合自己现状的教育方式中得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1.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个性的发展提供可能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是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个阶段是针对幼儿教育的关键所在,幼儿在自我发展阶段主要分三个阶段:1岁是语言发展的开端,在认知能力上有所发展和提高;2岁是学前教育的开始,这个阶段是幼儿智力发育的前兆,在认知和能力方面都有差距;3岁是手动能力和语言敏感期的关键时期。就目前幼儿园的学前教育规划来看,很多幼儿园一般采取互动模式和游戏模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很多幼儿园通过画报和主题活动让孩子了解节日及季节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性格成长,这样不仅可以让儿童有良好的自信心,还可以积极带动孩子的观察能力,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健康。
  2.学前教育中的性格培养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必要性
  现在很多大型早前教育机构开始不断的出现,很多早教机构的教师水平影响着家长的观念,孩子在2岁进入早教机构的和直接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然家长的前期教育和引导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懂得赞美和认同的孩子相对比较容易去接受社会中的一些事物,这个阶段不仅可以发掘孩子内在的潜力,同时也可以很好的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训斥和打骂的家长,孩子的性格和一些行为不受很多家长和老师的认可,所以孩子的教育很大一方面来源于家长的关注。教育学前期是个人性格养成的一个阶段,一个好的性格可以让孩子在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这个阶段教育需要从各个方面和细节做起,这种必要性是每个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不应该忽视的问题之一。
  3.学前教育对幼儿个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个体发展的前期是需要孩子在一定阶段上体现价值的意义,在个体教育上我们需要通过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每个人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分析,有的孩子属于慢热型、有的孩子属于内向型,幼儿教育对于老师的专业性是必须的,当然还需要有耐心的和孩子进行沟通,慢慢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了解,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每个幼儿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展现在每个家长和教师面前,孩子怎么样去描述自己和认知自己,需要一个过程慢慢的体现出来,所以学前教育对幼儿个体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很多家长也在不断的从各个网络机构了解教育的关键,在家庭中不断的营造和渗透一些早期教育的过程,给孩子的生活和性格发展带来很大改变,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相信每个家长都会用心去体会和培养孩子的综合发展。
  二、在学前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对策
  1.改变教育理念,促进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
  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从襁褓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试着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对其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幼儿的心智极不成熟,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水平往往止于第一印象的片面理解,然而该时期又是他们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指导大家掌握正确的社会认知方式便成为目前幼师的重要任务。由此出发,幼儿教师若想从根本上将幼儿培养出正确的社会认知观,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即将原本的植入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式教育,以促使他们在接触更多外来事物时能迅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长久以来,不仅会对其个人发展有极大帮助,还能使他们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可谓是一举两得。鉴于此,幼儿教师可通过在教学中普及生活常识、社会案例、游戏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幼儿客观认知事物的能力,比如:教师可将时事热点新闻比拟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小动物并编排成情境剧,让他们在亲自投入到演出中时认真体会其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并以切身感受的方式来领悟其中事件的是非对错,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身份启发大家从中领悟出了哪些是非观念,以此来促进他们对社会实例产生主观认知,从而潜移默化的推动其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2.改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人格与情绪的控制
  学前时期是个人性格养成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使人学会如何掌控情绪变化的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幼儿需要通过幼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来建立起良好的成长心态。然而在目前的大部分学前教育机构中,不少教师都忽略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只以培养幼儿学习动机为主要教学目标,却忽视了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需必备的人格品质发展与情绪控制能力的指导,这样严重阻碍了其个性的良性形成,也成为当前学前教育进度停滞不前的主要诱因。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和家长应重视幼儿内心的认知变化,逐渐使他们的成长观念从零散组织到完整,并将其中偏差的思想内容加以矫正,从而为其健康人格和良性情绪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建立人格与情绪控制这两项内容中,它们所存在的共通点便是都需要在幼师和家长的鼓励与认可中才能顺利进行,然而这并不是说需要指导者的一味夸赞,而是要在正确的方向中进行认可,在错误的方向中加以引导,以促使大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与发展路上的坎坷和挫折,由此来达到有效人格建立的目的。接下来再从情绪控制角度出发,这里的情绪控制并不是单一的对心情调控,而是需要让幼儿学会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转变自身心态,并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反应,从而使得他们在长期的情感转变中逐渐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此一来,才能使幼儿最快、最好的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等各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适的教育不仅对他们心智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还能促使他们形成具有独特个性和魅力的新型人才。鉴于此,幼师及家长应在这个阶段认真做好引导者的工作,通过切实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教育方式为他们的成长道路开辟新径,以促使其在得到个性发展的同时绽放别样风采。
  参考文献:
  [1]邵美涵.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分析[J].职业技术,2017,(09).
  [2]吕伟.关于尊重幼儿个性发展的若干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