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职业学校礼仪教育实践训练

【作者】 董 敏

【机构】 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礼仪教育既是时代赋予的提高职校学生素质修养的要求,也是提高我国未来产业发展质量的需要。我国职业学校在开展礼仪课程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值得每一个礼仪教育工作者去尝试去总结。在礼仪课程教学中应加强课程的实践训练,不能仅仅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而是需要他们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师要结合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针对礼仪课程的培养目标见缝插针式地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训练,以使他们牢固掌握礼仪专业技能。
  关键词:礼仪;教育;实践
  一、结合入学军训,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军训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职业学校针对每年入校新生的军训,不仅可以训练他们统一整齐的军训动作,而且还可以通过军训中的的仪容仪表整顿和军训礼仪强化训练来对新生进行入学礼仪教育。为此,学校可事先与执训单位领导及军训教官沟通、协商相关的训练内容和要求,将学校对新生的礼仪教育、礼仪要求纳入军训课程内容,作为军训必训科目。
  比如,在新生军训中我们可以对参训学生明文要求:凡是留长发戴耳环穿奇装异服的,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剪去长发,摘下耳环,统一穿着军服。对于不肯剪发的参训学生,可以由班主任及家长共同教育,让学生配合剪发。
  二、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将礼仪教育落实到生活细节
  在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应将礼仪教育落实到一日常规中去。比如:从学生早上进入校园开始,老师应该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提出具体、细致的礼仪要求,督导学生进执行。比如:进出校门时要主动出示学生证,在校园内遇到老师、同学时要主动向他们打招呼问好致意,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行走,在校园行走时不要追逐打闹、勾肩搭背,在食堂进餐时要排队购餐、进餐时不要大声喧哗、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进入老师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离开时要给老师说明情况,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等。
  三、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群体生活中,孩子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老师可以通过组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篇目,教育学生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青年”活动,传授文明用语,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使用,培养他们的说话习惯;通过开展“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学生回家为父母做捶背倒水、收洗碗筷、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培养他们关心长辈、体谅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学习礼仪我最棒”活动,组织学生练习“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教师的不懈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同时,为使这些教育活动效果最佳,可进行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使其再接再厉,其他学生对标看齐。
  四、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中国的节日体现着中国的传统美德和道德风尚,如尊老爱幼、家庭团聚、热爱劳动等,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所以这些中国节日的好习俗、好风气一直被国人坚守着并继续发扬。与此同时,西方节日也越来越多地被国人所接受,其原因在于西方节日被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关怀,表达方式也更加直接简洁。在这些节日到来之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手为家长写封书信、画幅图画、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等,表达对亲人的慰问和尊敬,以养成感恩礼仪的习惯。
  五、对学生人际交往礼仪进行指导
  针对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职业学校教师应该结合礼仪教学内容,及时向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礼仪方面的指导,以排解其心理误区,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1.指导学生掌握倾听的礼仪
  倾听不仅是我们在人际交往时的一种动作,更是一种礼仪态度。其对仪容仪表的礼仪要求是:首先,要通过仪容仪表展示我们的正确倾听态度,即听对方谈话时目光要注视对方以示专心致志,身体要微微前倾以示态度谦逊;其次,要善于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言或其他方式给予对方讲话的必要反馈,如用点头、微笑、应答等来回应,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并鼓励对方继续讲话;再次,倾听时尽量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讲话,要努力让别人把话说完,在倾听时如果确实需要引入新话题应该注意恰当的时机和内容。
  2.指导学生掌握赞美别人的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有效的赞美可使他人获得充足的心理满足感,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在赞美别人时,要通过我们的仪容仪表来表达我们赞美的真诚、热情。这种赞美的真诚、热情主要是用微笑来展现,因此需要我们掌握微笑的礼仪。真诚的微笑不但可以使人们和睦相处,还能给被赞美者带来真诚、被感染、欣然接受的心理暗示作用,更会给其带来一种被欣赏的温暖舒适的感受。
  3.指导学生掌握拒绝别人的礼仪
  虽然在生活中都有对别人说“不”的经历,但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朋友、亲人、长辈时说出来却是很困难的。作为礼仪教师,需要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必须拒绝别人时,学会既能拒绝别人的要求,又不能有损于自己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学会先肯定后拒绝,如“我很理解你,也感到你的要求合情合理,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你说得很对,但我真地不能这样做”;其次,要学会给对方一个缓冲的时间,如“你这个问题让我先考虑一下,无论如何明天我给你个答复”;再次,假如对方的要求违背原则的话,应该立即坚决拒绝。
  六、引导家庭参与配合学校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有的学生虽然在校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学生,可在家庭亲朋之间却只管尽情释放自我,不讲究基本礼仪,不仅使家长感到尴尬,还会养成不良社会交往习惯。比如有的学生不懂得主动问候长辈、不懂得给来访的客人让座倒水、不懂得敬老爱幼等。为了让这些孩子认识到其自身的这些缺点,礼仪教师需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学校的礼仪教育,共同促进礼仪教育成效。可举办家庭礼仪讲座、家校电话沟通、请家长到校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像老师一样随时教育孩子学习实践礼仪规范,对孩子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纠正。同时,也可以请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礼仪规范的模范榜样作用,让孩子从模仿家长行为中逐渐习得文明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