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梁金玲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北城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教学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产生的疑问是:学生们的阅读量相当大,但是其阅读能力却未能有所提高。本文从激发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等六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国教育一直对于阅读情有独钟。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更为重要的是,阅读能够拓宽初中生们的思维,潜移默化地培养其人文方面的培养。因此,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而且对于初中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将产生极为深远之影响。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理所当然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 
  一、激发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阅读对于人的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性,已有大量的经典阐述,简而言之,阅读能够塑造出人的良好性格与智慧。当教师在讲台上竭尽全力地认真讲解,还不如采取更加灵活而优美的方式来讲解,让初中生们在听课之时有如沐春风之感。作为一项具有长远影响的教学工作,应当采取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来加以支撑。比如,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各位学生分别讲述自身所阅读过的书,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的浓厚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之中,还可穿插一些和教材中文章内容息息相关的故事,从而激发与吸引初中生的阅读积极性。长此以往,就能让初中生们在长期的阅读之中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并且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二、通过创设情境进行阅读教学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与心到,因此,就需要创设出能够激发初中生学习激情的良好情境,让学生们能够在情境当中进行阅读。通过实施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们理解语言所具有的活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通过阅读记叙文,能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将自身融合于情境当中,让课文中的情境全面地展示出来。一般来说,课文中凡是配备了插图的,在阅读中就能更好地进行利用,让学生将语句中的含义转换成为鲜活的形象。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不需要展开十分深入的分析,就能较为轻松地理解内在含义,从而发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初中生进行情感体验 
  一是让学生对生活有所体验,也就是在初中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调动起生活积累以及经验。比如,学生们在学习《乡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说离愁,并且积累古诗词当中关于离别的佳句;在学习《春》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畅谈春天的感受,运用语言与画面来描绘春日的美景等。二是要进行反复地朗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尤其是要体会到精彩语句所具有的那种抑扬顿挫之感,从而读出感情与韵味。三是要尊重学生们对于阅读所具有的个性感受。因为学生们往往会在阅读当中受到多种因素之制约,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感受。因此,即便学生们在认识上存在不当之处,教师也只能去加强引导,而不能简单地进行否认与评价。唯有如此,学生们的阅读情绪才能被调动起来,其阅读素养才能持续提高。 
  四、提高初中生的自主阅读兴趣 
  在初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并不仅仅止步于让学生去阅读各篇范文,而是应当指导初中生群体掌握各种适宜于各种不同学习目的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强化自主阅读。一是运用教材中的材料内容加以指导,应当运用文章当中的提示,进行课后习题练习,并使用课本当中的短文加以引导。二是致力于使学生从课本的理解当中得到某种规律与方法,从而为学生自主阅读指明路径。比如,可以通过朗读或者诵读等进行直观示范,实施总体阅读、编写提纲、加以批注等方法开展示范,从而让学生也能加以模仿。三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也就是要用听、说、读、写等多种途径来提升初中生们的自主阅读兴趣,并且让学生能够在活动当中更好地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四是要在反复多次的练习当中提升个人能力。自主阅读能力之培养不可能立竿见影就见到效果的,迫切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反复练习,并逐步让其能够掌握方法。 
  五、拓展课外阅读新天地 
  如果缺少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只是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阅读,初中生要想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几乎是难以办到的。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进行自由自在的阅读,并将好作品进行相互交流。同时,还应依据初中生们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定课外阅读量的大小,并为学生推荐一部分和语文教材的内容存在关联的阅读材料,这就要求初中生们多做阅读笔记。在推荐过程中,应当讲究方法,避免初中生们形成逆反性心理。例如,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写出数句主题为咏雪的古诗。当学生表示要将上述诗句难以找到时,教师可向其推荐《唐诗三百首》。学生们经过查找阅读之后,从中找出了大量咏雪的诗句,从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古诗词知识。又如,在讲授法国作家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可与学生谈谈其他小说当中的精彩内容,学生会由此而形成阅读之强烈兴趣。同时,在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到不盲目地批评学生在审美上的倾向,也不能将教师个人喜好强行灌输给学生们。 
  六、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多加感悟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初中生们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与感悟,这一传统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描写的柔石,主要是从不同的侧面来体现出其性格特征的,并用“迂”字进行了精炼与概括,而柔石的这种“迂”,正是对于社会所进行的单纯性理解,对于事业所具有的不懈追求,对于师长所表现出来的拳拳之心,对于社会所表现出来的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迂”字展示出鲁迅心中对于烈士的高度赞颂,对于反动派的强烈愤慨。可见,一个“迂”字,含义十分丰富而且深刻,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假如学生对于“迂”字没有进行深入品味与感悟,也就难以感受到其内在之深刻含义。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们能够从中抓住重要的词句进行分析,认真品味这些词句对于环境所具有的突出作用,对于人物形象之刻画与主题之揭示所产生的影响。要认真理解文章的涵义,让学生能够抓住文章当中的表现手法,比如,环境、细节等方面描写和修辞之分析,从而更好地分析文中的人物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