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学的方法
【作者】 邓 荣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汉语拼音作为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必须熟悉掌握的工具。但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往往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不能持久。为了避免学生一入学就失去语文的兴趣,教学中我们要改进教法,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变抽象的拼音符号为朋友,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寓学习于活动和游戏之中;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现就此谈谈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氛围,巩固应用,提高拼写能力
通过一个月左右时间学习拼音并不能立竿见影,必须经常练习,长期巩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拼音学习的大环境。可以引导学生拼拼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拼一拼同学家人的姓名等。平时要鼓励学生课余多读注音读物,每周交流评选“阅读小标兵”,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丰富课外知识,积累词汇。在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训练学生拼写的能力。可以指导学生每天写一、二句话的日记,写不出的字可用音节代替,写得好的可以奖励小红花。笔者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每天读课外读物,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的摘记本,取名叫《采蜜本》,把读书时遇到精彩字词句记录下来;每周写一篇看图作文。这样,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既有利于拼音知识的巩固应用,又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还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拼音教学联系生活实践,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虚实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汉语拼音教学特别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所以,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如:yi——衣服、医生、一年级;yi-阿姨、一个;yi-椅子、己经、以后;viyi容易、意见,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教学“ai”时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ai-喜爱一我喜爱画画”。“我喜爱踢足球”……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三、“动静交错”,融拼音教学于活动之中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游戏转入正规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即所谓的“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我采用分组活动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动静交错”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运用无意注意规律,采用恰当的“刺激物”使学生的无意注意中心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刺激物”就是“动静交错”的教学活动。我在拼音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在每个“注意力分散周期”到来之前我通过“动”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在“动”过之后,又用“静”来进行缓冲,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有张有弛”。我设计的拼音学习活动常常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进行“画画”“做做”和“用用”的活动。“画画”就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枯燥的拼音字母画成美丽的图画。如学“t”时让他们画小伞,学“q”时让他们画小旗,等等。由于学生对于颜色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我在试图让学生区分韵母时,让他们动手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写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这样,学生在“涂鸦”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些韵母的区别。“做做”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游戏中学习,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紧急集合”“送信”“读拼音、做动作”等活动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了起来。“用用”则将拼音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拼音来拼周围的事物,如学习用品、食品等,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把握“动”的尺度,在动过之后通过让学生听舒缓的音乐,闭眼默念今天学过的拼音等“静”的活动帮助他们巩固学习的内容,调节他们的情绪。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具体的应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施只是摆设,流于形式,能够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寥寥无几。在小学拼音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大课堂容量,及传统的板书所不能及,节省课堂时间,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传统的拼音教学中,教师需要十分标准地为学生示范拼音的书写方法,而这一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但多媒体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多媒体制作技术,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认识,将多媒体的使用落到实处。例如,在讲授jqx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近似于拼音的动画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讲“q”时,我设计了一幅五颜六色的气球动画,而在讲“x”时,我引入了一半西瓜被斜切两刀,切成了交叉状的动画,使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深入研究他们的性格特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应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快乐,激发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此时小学拼音教学质量势必会大幅度提升,学生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感悟到语文课程开设的意义,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一、创氛围,巩固应用,提高拼写能力
通过一个月左右时间学习拼音并不能立竿见影,必须经常练习,长期巩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拼音学习的大环境。可以引导学生拼拼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拼一拼同学家人的姓名等。平时要鼓励学生课余多读注音读物,每周交流评选“阅读小标兵”,提高学生的拼音能力,丰富课外知识,积累词汇。在读的基础上,还可以训练学生拼写的能力。可以指导学生每天写一、二句话的日记,写不出的字可用音节代替,写得好的可以奖励小红花。笔者在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每天读课外读物,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的摘记本,取名叫《采蜜本》,把读书时遇到精彩字词句记录下来;每周写一篇看图作文。这样,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既有利于拼音知识的巩固应用,又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还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拼音教学联系生活实践,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虚实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汉语拼音教学特别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所以,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如:yi——衣服、医生、一年级;yi-阿姨、一个;yi-椅子、己经、以后;viyi容易、意见,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教学“ai”时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ai-喜爱一我喜爱画画”。“我喜爱踢足球”……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三、“动静交错”,融拼音教学于活动之中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游戏转入正规的课堂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即所谓的“好动”是他们的共同特点。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我采用分组活动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动静交错”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运用无意注意规律,采用恰当的“刺激物”使学生的无意注意中心集中到学习上来。这个“刺激物”就是“动静交错”的教学活动。我在拼音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观察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在每个“注意力分散周期”到来之前我通过“动”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而在“动”过之后,又用“静”来进行缓冲,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到“有张有弛”。我设计的拼音学习活动常常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进行“画画”“做做”和“用用”的活动。“画画”就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枯燥的拼音字母画成美丽的图画。如学“t”时让他们画小伞,学“q”时让他们画小旗,等等。由于学生对于颜色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我在试图让学生区分韵母时,让他们动手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写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这样,学生在“涂鸦”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些韵母的区别。“做做”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游戏中学习,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紧急集合”“送信”“读拼音、做动作”等活动使学生的脑、眼、口、手、脚都“动”了起来。“用用”则将拼音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拼音来拼周围的事物,如学习用品、食品等,做到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把握“动”的尺度,在动过之后通过让学生听舒缓的音乐,闭眼默念今天学过的拼音等“静”的活动帮助他们巩固学习的内容,调节他们的情绪。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我国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具体的应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施只是摆设,流于形式,能够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寥寥无几。在小学拼音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能够增大课堂容量,及传统的板书所不能及,节省课堂时间,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在传统的拼音教学中,教师需要十分标准地为学生示范拼音的书写方法,而这一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但多媒体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多媒体制作技术,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认识,将多媒体的使用落到实处。例如,在讲授jqx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近似于拼音的动画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讲“q”时,我设计了一幅五颜六色的气球动画,而在讲“x”时,我引入了一半西瓜被斜切两刀,切成了交叉状的动画,使教学更加的生动形象。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深入研究他们的性格特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应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快乐,激发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此时小学拼音教学质量势必会大幅度提升,学生也会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感悟到语文课程开设的意义,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