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作者】 谢小兰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灵仙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平台。因而重视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多种有利因素出发,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好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本”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现在就把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这个教学模式所取得的经验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创新阅读教学流程
传统阅读教学,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多,这样的模式不仅没有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互动对话,更没有发挥新课标理念指导的积极作用,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阅读教学策略成为我们提效增质的一个重要策略。
(一)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步通常是从学生预习课文开始的。一方面,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字音),读顺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划出不懂的词句,中高年级学生要用查字典等方法弄懂这些词句。另一方面,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和含义深刻的课文,需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去搜集补充材料。
上课伊始,可酌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和浏览课文(低段学生采取自由读的方式),要求是:(1)进一步读准、读顺;(2)思考然后议论一个问题:叙事类的文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什么事情;写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写了主人公的哪些事情等;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内容,可以先从介绍背景入手;写景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点等。
(二)探究讨论,精读领悟。教师一要引导学生以互动交流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答。二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提倡精讲多读。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时,教师应根据重点选择部分段落或语句,特别是那些能突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观察事物、看挂图投影、演示、表演等,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中高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使理解、交流、有感情地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体会语言的规律,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回归整体,赏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灵活选择读书方式——分自然段读、指名读、配乐读、分角色读……仔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仔细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深入揣摩写作手法,并通过小组交流互赏、互评,做到以赏促语言积累,以赏促情感感悟,以赏促写作发展,达到与作者、文本对话。这一教学步骤的学法和教法,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学生在认知、情感上的不同反映来确定。
二、实施有效教学模式
不同的教,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是满足学生好奇需求的需要,也是我们创新教学的需要。在上文中教学流程中,我们还要辅以不同模式,配合实施有效教学于阅读中,这样更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的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的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
(二)自主探究策略。自主性学生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与接受性学习并存,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在导入新授之后,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自学。为此,我们要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同时要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等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三)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只靠语文课本想学好语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的语文教育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化教为学,以学定教,注重课堂教学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真实地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能力培养,真正实现自学自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习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顺洪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年。
[2]刘渊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J].读与写,2017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多种有利因素出发,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好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展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爱学,乐学。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为本”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现在就把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这个教学模式所取得的经验跟大家介绍一下。
一、创新阅读教学流程
传统阅读教学,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多,这样的模式不仅没有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互动对话,更没有发挥新课标理念指导的积极作用,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阅读教学策略成为我们提效增质的一个重要策略。
(一)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步通常是从学生预习课文开始的。一方面,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的字音),读顺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划出不懂的词句,中高年级学生要用查字典等方法弄懂这些词句。另一方面,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和含义深刻的课文,需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去搜集补充材料。
上课伊始,可酌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和浏览课文(低段学生采取自由读的方式),要求是:(1)进一步读准、读顺;(2)思考然后议论一个问题:叙事类的文章,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什么事情;写人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写了主人公的哪些事情等;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内容,可以先从介绍背景入手;写景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作者写了哪些景点等。
(二)探究讨论,精读领悟。教师一要引导学生以互动交流的形式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自己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答。二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重视课堂生成,提倡精讲多读。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时,教师应根据重点选择部分段落或语句,特别是那些能突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词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观察事物、看挂图投影、演示、表演等,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中高年级的学生引导他们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使理解、交流、有感情地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感悟课文中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体会语言的规律,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回归整体,赏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灵活选择读书方式——分自然段读、指名读、配乐读、分角色读……仔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仔细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深入揣摩写作手法,并通过小组交流互赏、互评,做到以赏促语言积累,以赏促情感感悟,以赏促写作发展,达到与作者、文本对话。这一教学步骤的学法和教法,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学生在认知、情感上的不同反映来确定。
二、实施有效教学模式
不同的教,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是满足学生好奇需求的需要,也是我们创新教学的需要。在上文中教学流程中,我们还要辅以不同模式,配合实施有效教学于阅读中,这样更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的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的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
(二)自主探究策略。自主性学生和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与接受性学习并存,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在导入新授之后,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自学。为此,我们要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利用各种媒体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自觉积累生字新词和好词佳句。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对读不懂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同时要注意积累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等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及时巡视,适时点拔,对自学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进行个别指导。
(三)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只靠语文课本想学好语文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的语文教育体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学语文。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化教为学,以学定教,注重课堂教学学生为本的理念,把课堂真实地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能力培养,真正实现自学自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更加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习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顺洪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年。
[2]刘渊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探究[J].读与写,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