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阅读因创新而精彩

【作者】 李 静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彰明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殊学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本文就主要针对小学生的学情以及学习习惯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小学生阅读教学做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阅读;能力提升;创新
  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是有声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音义结合的文字。而诠释这种有声文字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阅读所占的分量也是很大的,而小学更是如此。那么如何上好阅读教学课,让阅读出彩就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一、依据学生学情精心设计阅读内容
  (一)小学生的学情分析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是要对学生进行看和读的训练。小学阶段是8—13岁,这一阶段的学生由于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学内容则是乐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在这种特殊的学情下再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考虑到小学生学习时的这一特点。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精心筛选,选择一些有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阅读,这样能够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依据学情设置阶段性的学习内容
  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要有阶段性的学习及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这个阶段性学习用在学生这里就是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并且还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教师要根据学生喜欢动漫爱看动画片的特点设置阅读的内容以及阅读的范围,抓住学生喜欢漫画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既不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针对高年级的孩子就要对阅读的内容做适当地调整,避免出现阅读材料过于幼稚。而应该选择一些有一定深度的文章锻炼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那么这也就是孔老夫子讲到的因材施教的原理。
  依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是对新课标中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最好诠释。同时也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课标中对于教学的改革精神。
  二、依据学生的学情设置教学步骤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是最不容易集中的时期。一节45分钟的课学生在过了25分钟以后他们的注意力就渐渐地下降了。此时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关键的时期,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个注意力的分水岭就成了教学环节中的一大难题。在这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教学步骤的设计:
  (一)依据教学重难点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一节阅读的教学课,我们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时一定会划分出文章中主次部分。那么在实地上课时教师首先就要将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强调出来,将这一部分放到课程的前25分钟去讲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将重难点部分消化完毕,接下来再突破难点部分,其余的问题就依次一一解决。
  (二)游戏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当中,气氛活跃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的最佳效果。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地感染周围的学生,使学生的不由自主地被活跃的课堂气氛所吸引进而将注意力转向对本节课的学习之中。那么如何在课堂之中营造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呢?就可以融游戏于其中。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游戏环节的设置。在游戏的选择上一定是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比如说:带着你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去演绎一下课文中所描述的事情。例如:请几个同学开一场有关本节课的辩论会,让学生模仿正式辩论赛场上的环节步骤进行现场辩论。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肢体表演能力等综合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整体的提高。
  三、依据学情创新阅读教学
  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那么每个孩子在阅读文章时也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小学的孩子们正处于对世界以及周围事物的认识熟悉过程中。因而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要采取一些创新的手法,将那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发出来。在这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传统的阅读教学仅仅是从读这个角度出发,让学生反复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应注意到阅读教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去读,而是一个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的去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通过设置教学环节将学生的眼耳口鼻调动起来,使学生整体地去把握和理解文章。
  (二)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就是讲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摆脱以往“一言堂”的模式,改变为“群言堂”的模式,要让学生成为这个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学会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去演绎自己的风采。
  (三)充分利用当地有力的教育资源
  依据学生的学情,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设置阅读教学的内容。以往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对于许多文章提及到的事物都感觉晦涩难懂,甚至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查找辅助性资料上。基于这种情况,如果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调整、修改,将其中的内容换成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人和事就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阅读类的文章的把握。
  一个好的阅读教学课可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够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更能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妙,因此阅读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这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还需要教师们以新的眼光、新的思维去发掘,去开发这片充满未知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夏家发、杨再隋主编.小学语文教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