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注重留守幼儿健康心里培养的心得体会
【作者】 达 珍
【机构】 西藏山南市实验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干预和培养留守幼儿的健康心理。通过对留守幼儿从加强情感联系、培养独立能力、树立自信心、增强集体温暖等方面进行定向干预,并观察效果,我们证实了这一系列综合干预和培养措施可靠易行、收效甚佳。
关键词:留守幼儿;心理培养;体会
近年来,留守幼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幼儿留守对社会、家庭、幼儿园和幼儿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我所在的江苏省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大班年级共有35名留守幼儿,其中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和性格出现偏差的幼儿29名,我们采取一套主动定向干预和专门培养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准备资料
1.幼儿资料
本组29名幼儿,其中包括16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6~7岁,全部为大班年级幼儿;城镇户籍12名,农村户籍17名。他们留守的原因是:5名幼儿父母出国打工,15名幼儿父母外出务工,4名幼儿父母离异,5名幼儿父母在城市租房上学。这些孩子与父母分开时间1~4年,平均2.4年,出现偏差的有脾气暴躁、易冲动、自律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等逆反心理13名,出现内向自闭、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等抑郁型心理12名。
2.干预方法
我们发现幼儿存在相应问题后,主动与幼儿家长沟通、定期家访,教师和家长联手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一个可行的干预和定向培养的措施,从加强留守幼儿情感联系、培养独立能力、协助其树立自信心、增强班级集体温暖感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让幼儿逐渐走出心灵阴影,融入到班级活跃的气氛中来,培养锻炼出健康的心理状态。
3.效果估计
经过一个学期的干预后,根据对此类幼儿的性格改变、学习习惯改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大致会产生以下三种结果:①显效:各种不正常表现基本消失,生活、学习、交际能力恢复正常;②有效:各种不正常表现明显好转,生活、学习、交际能力较前增强;③无效:各种不正常表现无明显变化,生活、学习、交际能力较前无增强。
二、实际结果
一个学期后,大班年级的29名幼儿中,22名显效,7名好转,无1名无效。由此看来,我们采取的此种综合定向干预和专门培养措施可靠易行、收效甚佳。
三、讨论
1.背景分析
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生活,留在户籍所在地长时间的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年幼儿童。在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或城镇的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选择到国外、沿海地区、较大城市打工,其中大多是夫妻一同外出,无法将年幼的孩子带在身边。留守幼儿大都由祖辈照顾监护,父母的教育监护角色长时间的缺失,容易对此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取向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
2.干预培养
我们先通过家访和沟通,深入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具体情况,再制定出个性化的干预培养方案,然后按步骤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措施:①要求幼儿的父母无论远在外地还是工作繁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定期回家看望幼儿或者经常电话交流,多让孩子讲讲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幼儿既宣泄了情感,又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②家长要培养幼儿的自主独立能力,幼儿日常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要让其亲历亲为;当幼儿遇到小挫折时,要用鼓励和支持的方法去协助其解决,不能责骂或禁止,以免伤害幼儿的积极性和好奇心。③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应当鼓励他们多和其他幼儿做朋友,玩伴或朋友之间多玩耍、聊天,可以逐渐消除其消极情绪和内向孤僻心理,早日使其融入和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增强其人际交流的能力。④当幼儿做错事时,教师和家长都不能横加指责,而是要多鼓励和劝导;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赞赏,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要挖掘幼儿的特长,在班级上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把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放在首要的工作重心,要做好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学习和推广成功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注重与留守幼儿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培养其自主独立能力,引导幼儿融入集体氛围中去,鼓励其充分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改变原有的亚健康心理,促进留守幼儿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留守幼儿;心理培养;体会
近年来,留守幼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幼儿留守对社会、家庭、幼儿园和幼儿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我所在的江苏省海安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大班年级共有35名留守幼儿,其中有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和性格出现偏差的幼儿29名,我们采取一套主动定向干预和专门培养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准备资料
1.幼儿资料
本组29名幼儿,其中包括16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6~7岁,全部为大班年级幼儿;城镇户籍12名,农村户籍17名。他们留守的原因是:5名幼儿父母出国打工,15名幼儿父母外出务工,4名幼儿父母离异,5名幼儿父母在城市租房上学。这些孩子与父母分开时间1~4年,平均2.4年,出现偏差的有脾气暴躁、易冲动、自律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等逆反心理13名,出现内向自闭、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等抑郁型心理12名。
2.干预方法
我们发现幼儿存在相应问题后,主动与幼儿家长沟通、定期家访,教师和家长联手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一个可行的干预和定向培养的措施,从加强留守幼儿情感联系、培养独立能力、协助其树立自信心、增强班级集体温暖感等方面入手,循序渐进,让幼儿逐渐走出心灵阴影,融入到班级活跃的气氛中来,培养锻炼出健康的心理状态。
3.效果估计
经过一个学期的干预后,根据对此类幼儿的性格改变、学习习惯改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观察,大致会产生以下三种结果:①显效:各种不正常表现基本消失,生活、学习、交际能力恢复正常;②有效:各种不正常表现明显好转,生活、学习、交际能力较前增强;③无效:各种不正常表现无明显变化,生活、学习、交际能力较前无增强。
二、实际结果
一个学期后,大班年级的29名幼儿中,22名显效,7名好转,无1名无效。由此看来,我们采取的此种综合定向干预和专门培养措施可靠易行、收效甚佳。
三、讨论
1.背景分析
留守幼儿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外地工作生活,留在户籍所在地长时间的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年幼儿童。在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或城镇的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选择到国外、沿海地区、较大城市打工,其中大多是夫妻一同外出,无法将年幼的孩子带在身边。留守幼儿大都由祖辈照顾监护,父母的教育监护角色长时间的缺失,容易对此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取向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摆在幼儿园、家长和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
2.干预培养
我们先通过家访和沟通,深入了解每一位幼儿的具体情况,再制定出个性化的干预培养方案,然后按步骤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措施:①要求幼儿的父母无论远在外地还是工作繁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定期回家看望幼儿或者经常电话交流,多让孩子讲讲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些事情,幼儿既宣泄了情感,又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②家长要培养幼儿的自主独立能力,幼儿日常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要让其亲历亲为;当幼儿遇到小挫折时,要用鼓励和支持的方法去协助其解决,不能责骂或禁止,以免伤害幼儿的积极性和好奇心。③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应当鼓励他们多和其他幼儿做朋友,玩伴或朋友之间多玩耍、聊天,可以逐渐消除其消极情绪和内向孤僻心理,早日使其融入和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增强其人际交流的能力。④当幼儿做错事时,教师和家长都不能横加指责,而是要多鼓励和劝导;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和赞赏,树立幼儿的自信心。要挖掘幼儿的特长,在班级上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把留守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放在首要的工作重心,要做好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学习和推广成功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注重与留守幼儿的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培养其自主独立能力,引导幼儿融入集体氛围中去,鼓励其充分展示自己,树立自信心,改变原有的亚健康心理,促进留守幼儿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