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让小学生喜欢科学课的策略探寻
【作者】 唐亚敏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长安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要让学生喜欢科学课,增强科学学习情感,我们就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才能让学生乐意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喜欢;实践策略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让小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探寻到了一些教学策略。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科学教学,谈谈方法。
一、提升教师魅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科学课与其它课不一样,有些课可以拿着教本、教案就去上,但上科学课如果不精心准备,上起来师生都将会很吃力。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准备本节课所要做实验,并且对所做的实验提前做一次,缩短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提高实验成功率,整堂课堂才会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同时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大家知道,小学生最怕的是老师绷着脸、虎视眈眈地进入课堂的。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是面带微笑,充满智慧、带着幽默的老师上课。只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老师的课,就会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更佳,多媒体以它独有的感染方式,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更生动、更直观,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形成刺激,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要想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除了微笑外,还必须把趣味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可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结合教材内容变变魔术,那是学生最喜欢的事了,这样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做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让同学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这时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活动游戏化,增强课堂活跃性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让学生快乐体验中学科学,用科学。例如,在教学《杠杆》这一课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参与对象选为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和一个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生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并在活动结束前,我们提出问题,这是什么道理?有什么原因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个个都有了不学不快的学习需求。在科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把教学过程活动化、游戏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跃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科学学习所需要的探究欲,促进启蒙教育的有效开展。在轻松愉快的寓教于游戏的教学中,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轻松地就完成了科学知识的学习,达到了我们教学预期。
四、利用自然优势,上好科学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所谓处处是学习之所,而对于科学学习,更是处处有科学。因此,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就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也是我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天地。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自然,引导他们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好奇心重,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室外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小学科学教学又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把学生带出外面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性,从而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对于我校,有着天然的科学教学优势,因为学校设有实践操作园地,供我们耕种不同的植物,这些条件为我们科学课提供了足够的实验材料、场地。我们要恰当地利用这些自然优势上好科学课。如教学《种子发芽实验》《花的构造》等课,如果仅凭语言描述会太抽象、太系统,学生不易明白,利用优势创建一个“生物角”,让学生在其种植植物。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实现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当然,要让学生喜欢科学课,乐意上科学课,我们还应有多种方法来促进。这几年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让学科真正科学,爱上科学,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那就必须注重兴趣、情感培养,增强他们主体性,才是上乘之策。
参考文献:
[1]吕崇,怎样让小学生喜欢上科学课[J].新课程,2015年。
[2]张浙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能力[J].新课程,2010年。
关键词:小学科学;喜欢;实践策略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让小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研究,探寻到了一些教学策略。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科学教学,谈谈方法。
一、提升教师魅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科学课与其它课不一样,有些课可以拿着教本、教案就去上,但上科学课如果不精心准备,上起来师生都将会很吃力。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准备本节课所要做实验,并且对所做的实验提前做一次,缩短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提高实验成功率,整堂课堂才会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同时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大家知道,小学生最怕的是老师绷着脸、虎视眈眈地进入课堂的。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是面带微笑,充满智慧、带着幽默的老师上课。只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老师的课,就会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效果更佳,多媒体以它独有的感染方式,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更生动、更直观,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形成刺激,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要想学生喜欢上你的课,除了微笑外,还必须把趣味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可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结合教材内容变变魔术,那是学生最喜欢的事了,这样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做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让同学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这时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活动游戏化,增强课堂活跃性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让学生快乐体验中学科学,用科学。例如,在教学《杠杆》这一课时,我们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参与对象选为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和一个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生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并在活动结束前,我们提出问题,这是什么道理?有什么原因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个个都有了不学不快的学习需求。在科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把教学过程活动化、游戏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跃性,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科学学习所需要的探究欲,促进启蒙教育的有效开展。在轻松愉快的寓教于游戏的教学中,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轻松地就完成了科学知识的学习,达到了我们教学预期。
四、利用自然优势,上好科学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所谓处处是学习之所,而对于科学学习,更是处处有科学。因此,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就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也是我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实践天地。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自然,引导他们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好奇心重,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室外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小学科学教学又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把学生带出外面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普遍性和实用性,从而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对于我校,有着天然的科学教学优势,因为学校设有实践操作园地,供我们耕种不同的植物,这些条件为我们科学课提供了足够的实验材料、场地。我们要恰当地利用这些自然优势上好科学课。如教学《种子发芽实验》《花的构造》等课,如果仅凭语言描述会太抽象、太系统,学生不易明白,利用优势创建一个“生物角”,让学生在其种植植物。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实现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当然,要让学生喜欢科学课,乐意上科学课,我们还应有多种方法来促进。这几年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让学科真正科学,爱上科学,受到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那就必须注重兴趣、情感培养,增强他们主体性,才是上乘之策。
参考文献:
[1]吕崇,怎样让小学生喜欢上科学课[J].新课程,2015年。
[2]张浙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能力[J].新课程,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