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彭开莉 刘 锋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兴仁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明显,能激发兴趣、扩大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拓展学生课外见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有效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很难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无法有效化解教学难点。因而一些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自从多媒体走进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了进行深度整合,在突出重点、化解教学难点,降低学习难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让学生快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由此爱上了语文学科。这就是多媒体在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突出作用。当然,还不止,下面,我再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谈谈多媒体运用的作用。
  一、多媒体整合在语文课堂中,能创设情境,增强教学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多媒体用于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也是凸显多媒体作用最直接的看点。我们知道,多媒体具有较强的集成性和交互性,能集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像、动画、声音等到语文课堂中来,从而在创设静动结合、图文并茂、影间辉映的教学情境中发挥出积极作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拉近学生与语文内容的时间距离。因而能让学生更好地,有更有兴趣地学语文。例如,在教学《黄河魂》一课时,上课之初,教师可播放壶口风光录像,让学生走进一个感受壶口,了解壶口的特定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本人在上课时,先借物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呈现壶口瀑布的实际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景物,猜想这是什么地方?伴着同学们的回答,播放乐曲《我的中国心》,教师动情地介绍道:“壶口瀑布是黄河的一大奇景……黄河哺育了亿万华夏儿女,请看——”,同时播放壶口瀑布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整体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致令观者为之惊叹、为之自豪。学生心中激情荡漾。这样,学生自然会兴致勃勃地进入学习课文、感受壶口美景的情境之中,其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二、多媒体整合在语文课堂中,能扩大视野,增强学生质疑性
  由于许多课文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学生所处的年代和当时不一样,在实际教学中,那些学生在学习与自身生活实际距离较远的文章,老师往往搔断头发也难找到好的切入口。常见这样一种尴尬场面:老师在讲台上慷慨陈词,有时甚至声泪俱下,而学生则无动于衷,冷眼旁观。而合理运用多媒体,则可打破时空的局限,把学生很快带入那情那景之中。这样,就能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我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讲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时,便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声像结合的邱少云被火烧的画面,同时也出示了千斤巨石的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联想:巨石稳如泰山,邱少云一动不动;巨石经烈火不化,邱少云身体虽化,但精神永不灭。这样学生学习思路便被拓宽,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
  三、多媒体整合在语文课堂中,有利于观察,培养学生想象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课堂学习,是“看黑板”与“听讲话”相结合的活动。其中,观察是少不了的,为了提高学生观察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我们如果按照作者写的时间顺序,就很难感受到作用娴熟的笔调,饱满的情感,丰富的表达方式的写作特点,更难以体会到“天下奇观”的巨大魅力。而整合多媒体教学,自然利于我们观察,诱发学生想象。为此,我们教学时就应该紧扣作者思路,把握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读。然后,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通过感受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再现。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头脑中向想到的景象。即通过读、想、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从潮来到潮退,从形状到声音,享受这一幅幅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图像,品味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充分体验后,再适时地播放录像。成功地体验使他们品尝到了阅读语言文字的乐趣,从而激发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另一部分学生通过感受语言文字,寻找头脑中想象的大潮与录像中的大潮有一定差距,从真实体验中获得经验,就会在今后的阅读中更加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使想象更趋于合理化。这样既体味到语言文字的魅力,领悟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感情的熏陶,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多媒体整合在语文课堂中,能拓展课外,扩大学生知识面
  阅读虽是个性化行为,但对于小学生,他们阅读的自觉性很差,大多没有主动阅读的习惯,需要我们教师来督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媒体的链接功能,把学生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使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知道,课堂是阵地,与多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到教材以外的知识,弥补了传统教学“唯书本是教”的不足。例如,在教学《梅兰芳》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实现与互联网的对接,找到梅兰芳著名的《贵妃醉酒》的视频放给同学们看,让同们知道梅兰芳的身世,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对于他们自主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引领学生主动去探寻课外知识,拓展他们阅读面,提高语文素养。
  当然,多媒体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不可能一一述完。但这些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我们创新设计,科学运用,才能使其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从而成就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小平,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