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者】 杨 为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鼎屏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使物理问题直观形象化,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品质,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有效整合
  在以硬件升级为推手,促进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我校也踏上了运用高科技开展教育的快车道,教室里装上了多媒体。这一设备的运用,极大地影响着传统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着巨大冲击。如何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在初中物理教学里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情境性、趣味性作了大量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其与多媒体的有效整合实践。
  一、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相整合,能创设激趣教学情境
  情境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提效策略。我们知道,这一策略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良好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使人反应敏捷,思路开阔,特别是生动有趣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变为动机,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他们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想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心理活动。”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长短不一,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但运用交互式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特别是其交互性给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其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物理八年级下“压强”的教学中,我应用交互式多媒体,给学生创设“英雄救美”的情景,让学生猜想是跑着过去还是爬着过去救掉在冰窟窿里的小女孩。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出来,兴致就会更高,从而更加专注于学习、思考。
  二、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相整合,能快速化解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多媒体集成性强,通过交互设计,能把负载物理知识的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集成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直观化呈现,不仅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还能形象知识,起到快速化解教学难点的作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将一些抽象的、难易理解的物理过程、物理关系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降低知识的难度。例如,碰撞过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得很快,几乎是一瞬间完成,很难看清作用的细节。利用多媒体,就可将碰撞分为三个阶段:接触、挤压、分离,甚至更细一些,通过慢放,就能让学生观察到物体相互碰撞作用的整个过程,对于在什么时候弹性势能为最大的问题,就很容易理解。又如,教学“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时,由于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的特性,这就给学生学习增加了难度。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找不到既是波、又是粒子的东西,就感觉到很抽象,不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红色光点为光子运动,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打在光屏上,当光子数较少时,打在光屏上只是一些无规则的散落点,这就清楚地显示了光的粒子性。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当打在光屏上的光子数量很多时就会发现,光子落在某些条形区域内的可能性较大,这些条形区域正是红光通过双缝后发生干涉时振幅加强的区域。通过演示这个现象,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的大小(概率),可以用波动规律来描述,所以说光是一种波(概率波)。这样,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就容易多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多媒体与物理教学相整合,能培养学生探究品质
  传统“满堂灌”教学,使学生养成惰性学习态度,只顾接受、被动构建。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自主学习,教师应创设灵动、探究的教学氛围,充分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提供的技术工具,改变学生惯有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自主搜寻、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物理素养,培养探究情怀。例如,在电学实验教学中,电学实验连错电路就会烧坏元件,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在以往的电学实验中,教师讲完了,画好电路图,学生只须按图连线,不需要自主思考;且许多电路未接之前,教师就分析了连错电路有什么后果,会烧什么元件,经教师讲解,有许多没有理解深刻的学生有了一个概念,那就必须按老师的电路连接,偶尔有的学生连错了电路烧了元件,只有害怕的份儿,哪有心思去做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在实践考试中也就出现连错图或错误分析试题,学生凭脑子想象很难有深刻体验。如果在做实验前首先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电路图,在电路图中对于实验仪器尚未连接上,让学生自己用鼠标连接,如果出现错误则会出现事先设计好的错误结果,如电源烧坏、电流表冒烟等,利用课件既知道错误的效果,又不会使元件受到烧坏;然后让学生做实物连接的实验,则犯错误的机会大大减小,从而提高学生的连接电路的能力,让学生尝试地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尝试中成功,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所学内容就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不仅可以提供多种感官刺激,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得课堂容量增大,画面更加形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面,从而更加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吴旭,交互式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突出优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
  [2]王伟,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研周刊,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