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识字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 陶天琼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双龙镇关塘村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思维开发之时。因此,如何解决低年级识字量少的问题自然就成了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个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借助这一载体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这个实践告诉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母语学习的规律,寓识字教育于“无意”中,不失为一种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量的好方法。
一、营造自由而宽松的课堂气氛
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宽松,就是不对儿童的单独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在学生展开思路、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做自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成为儿童创造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利导,采用多种教法:
1.寓识字教学于学生相互交往中。刚入学的儿童在与同伴的初次交往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同伴姓什么,叫什么。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将班中每个学生的姓名书写在教室的讲台上,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实践中我发现,每当课余,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桌的大名,还有的兴奋地讲述自己认识了多少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充满自主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一百六十个字以上。随着学习生活的延伸,同学们相互间的交往也日趋加深,于是,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彼此介绍自己的父母的职业、家庭的地址等。
2.寓识字教学于学生认识校园环境的过程中。置身现代化的校园,那美丽的花草树木,着实令人心醉。而四周的那一句句催人的警示名言、校风、目标,一幅幅图文辉映的宣传画,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名标牌,更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实践证明,这样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下认识汉字的做法,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寓识字教学于学生游戏活动中。引导他们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能力认识一些字词,寓教于乐,又是一种识字的好办法。在活动过程中,我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字形又不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适度地进行比较。如一次猜谜课中,一位学生出了这样一则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打动物)这时,我抓住这一时机,在黑板上出了帽子、脖子这两个学生较为熟悉的词语,并引导学生将“带”和“戴”作比较。并趁势利导,也出了一个猜字谜:“王狗追白狗,追到石门口。”其中的“石”和“十”进行音、义比较,这个“石”字要与“门”字要看字组准词,决不能用“十”字组成“十门”了。这样,不仅有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而且在不经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
二、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语言运用器官的相互联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字义的探求。如教学《王冕学画》一文时,讲到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来了笔和画“纸”的“纸”字时,我首先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呀?”一个学生立刻举手:“挺好记的,把刚学过的树底下的“底”字的“广”字头去掉,换上绞丝旁就行了。”“不对,底字下面有点,‘纸’字下面没有点。”其他同学马上补充。关键就在这儿,怎样在这个学生容易疏忽的细节上做“点”的文章呢?我首先拿来一张白纸,接着故意在白纸上用钢笔撒上嘿嘿的一点墨水,说:“哎呀!好好的一张白纸,现在有了这么个黑点,成了废纸啦,真可惜呀!老师只好把它揉成纸团扔进纸箩里去了。”最后,我说:“同学们,看见了吗?白纸,白纸,不能有点,有了点儿,这个字就错了。也就成了废纸了!”并让学生跟着念了一遍。由于教学手段具体形象,强化了感知,后来,在有关纸的词语抄写和听写中,学生极少出差错。
三、注意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创新思维同发散思维直接相关,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而在注意发散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生字时,我总是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难点,使学生识字的独立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目前,因低年级识字量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引起了教育界圈内人士的重视。珠海拱北小学开设了熟语识字班。我校下学期也设两个熟语识字电脑班。这些实验班明确指出了识字提速的目标任务,即一、二年级学生通过两学年的学习,认识三千多个常用汉字。其余的班级当然也应朝着这个目标奋斗。也必须采用各种教法,寓识字教学于“无意”中,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活动中多识字,即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又引导学生走进了“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经过这样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说话能力,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营造自由而宽松的课堂气氛
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宽松,就是不对儿童的单独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在学生展开思路、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做自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成为儿童创造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在此基础上,我趁势利导,采用多种教法:
1.寓识字教学于学生相互交往中。刚入学的儿童在与同伴的初次交往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同伴姓什么,叫什么。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将班中每个学生的姓名书写在教室的讲台上,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实践中我发现,每当课余,孩子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一起,有的热情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姓名,有的好奇地寻找着同桌的大名,还有的兴奋地讲述自己认识了多少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充满自主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了一百六十个字以上。随着学习生活的延伸,同学们相互间的交往也日趋加深,于是,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彼此介绍自己的父母的职业、家庭的地址等。
2.寓识字教学于学生认识校园环境的过程中。置身现代化的校园,那美丽的花草树木,着实令人心醉。而四周的那一句句催人的警示名言、校风、目标,一幅幅图文辉映的宣传画,一块块引人注目的物名标牌,更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实践证明,这样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下认识汉字的做法,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寓识字教学于学生游戏活动中。引导他们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能力认识一些字词,寓教于乐,又是一种识字的好办法。在活动过程中,我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字形又不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适度地进行比较。如一次猜谜课中,一位学生出了这样一则谜语:头戴红帽子,身穿白帽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打动物)这时,我抓住这一时机,在黑板上出了帽子、脖子这两个学生较为熟悉的词语,并引导学生将“带”和“戴”作比较。并趁势利导,也出了一个猜字谜:“王狗追白狗,追到石门口。”其中的“石”和“十”进行音、义比较,这个“石”字要与“门”字要看字组准词,决不能用“十”字组成“十门”了。这样,不仅有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而且在不经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
二、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语言运用器官的相互联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字义的探求。如教学《王冕学画》一文时,讲到王冕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来了笔和画“纸”的“纸”字时,我首先问:“同学们,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呀?”一个学生立刻举手:“挺好记的,把刚学过的树底下的“底”字的“广”字头去掉,换上绞丝旁就行了。”“不对,底字下面有点,‘纸’字下面没有点。”其他同学马上补充。关键就在这儿,怎样在这个学生容易疏忽的细节上做“点”的文章呢?我首先拿来一张白纸,接着故意在白纸上用钢笔撒上嘿嘿的一点墨水,说:“哎呀!好好的一张白纸,现在有了这么个黑点,成了废纸啦,真可惜呀!老师只好把它揉成纸团扔进纸箩里去了。”最后,我说:“同学们,看见了吗?白纸,白纸,不能有点,有了点儿,这个字就错了。也就成了废纸了!”并让学生跟着念了一遍。由于教学手段具体形象,强化了感知,后来,在有关纸的词语抄写和听写中,学生极少出差错。
三、注意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创新思维同发散思维直接相关,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而在注意发散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教学生字时,我总是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难点,使学生识字的独立性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目前,因低年级识字量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引起了教育界圈内人士的重视。珠海拱北小学开设了熟语识字班。我校下学期也设两个熟语识字电脑班。这些实验班明确指出了识字提速的目标任务,即一、二年级学生通过两学年的学习,认识三千多个常用汉字。其余的班级当然也应朝着这个目标奋斗。也必须采用各种教法,寓识字教学于“无意”中,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活动中多识字,即顺应了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又引导学生走进了“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经过这样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说话能力,又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