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生地理 实践力培养策略:以气温与海拔关系探讨为例
【作者】 程怀恩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STE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一个整合。STEM教育是一项基于现实问题情境、致力于跨学科知识融合、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计划。随着我国社会的竞争日渐激励,对于高科技技术的依赖也逐渐升高。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不断发展的今天,尤其要突出STEM教育理念。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与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理念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师应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地理学科教育中去,在学科问题上不断学习创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科学素养,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知识应用的轶事,进而不断发展,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人才。下面以“气温与海拔关系探讨”为例,谈谈如何实现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STEM教育理念,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STEM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初中地理老师不能只管初中的阶段,以后怎么发展我就不管了,我只要保证学生能从初中考一个好分数能考到一个好的高中,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都是这样想,那并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可持续可发展的人来培养。不能只把知识交给学生,让学生记住就完事了。例如,在进行“气温与海拔”的教学时,不能让学生记住“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这样,虽然省事,但学生考试完成后,知识也就还老师了。所以初中地理教育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M无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还是跨学科课程,它提出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及社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明确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落实“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在当前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地理教师提出与生活有关的学科知识与问题,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学生互相交流,探究学习在创造科学结果和享受科学结果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如在初一年级“天气与气候”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我偿试着: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旅游对同学们都不陌生了吧!同学们在旅游的时候在山麓与山顶是否感受到气温有差别呢?以此激发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马上抛出问题:为什么要探究气温的差异?探究气温与海拔关系需要哪些器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利用网络等解决问题。
三、基于STEM教育理念,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STEM教育能够跨越学科和学习情境,在当前地理学科教育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科学工具进行知识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构建STEM教育,帮助学生获取正确丰富的科学知识,保证同学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解决自身问题,也能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并学习到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与科学认知能力。利用STEM教育理念,进而不断寻找解决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方法,增强地理学科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他们在活动中会发现新问题并不断解决新问题。
在“气温与海拔关系”知识学习前,通过前期任务布置,发现大家准备的器材有差异,就让学生讨论对比。下面是各组学生讨论发言及评价对比表(表一):
通过讨论及对比,让问题更简单明了,学生给学生科普了,也说明曲径通幽。同时告诉学生,野外测量要注意安全,要求学生与家长同行。测量结果如下表(表二):
通过动手测量,结果与“6℃/1000m”为什么有差异呢?鼓励学生继续探讨!
四、基于STEM教育理念,以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深入探究
通过STEM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与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采取各类途径解决地理课堂上的问题。采取小组形式进行结果分析与数据检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都能够互相帮助与激励,进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通过表(二),让学生回忆测量场景,分析可能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植被、风等。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从而对自身也有更充分的认识。
这是2008级一位学生的感受——“我们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前,我学地理完全是应付考试,完全只靠背;可是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我发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随处都有,处处都有学习地理的机会,我突然发现地理课成了我最喜欢的课之一。45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对地理的学习方法,也由之前的死记硬背发展为灵活运用!”
通过STEM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了互动探究式的学习意识。克服了过去传统地理课堂都是由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配合学习,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人才,我们地理人在行动!
参考文献:
[1]周海瑛 《漫谈地理实践力》地理教育,2016(11)
[2]马小雪 《STEM教育理念下地理实践力培养之我见》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与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理念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师应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地理学科教育中去,在学科问题上不断学习创造,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科学素养,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知识应用的轶事,进而不断发展,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人才。下面以“气温与海拔关系探讨”为例,谈谈如何实现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STEM教育理念,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STEM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我们初中地理老师不能只管初中的阶段,以后怎么发展我就不管了,我只要保证学生能从初中考一个好分数能考到一个好的高中,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都是这样想,那并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可持续可发展的人来培养。不能只把知识交给学生,让学生记住就完事了。例如,在进行“气温与海拔”的教学时,不能让学生记住“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这样,虽然省事,但学生考试完成后,知识也就还老师了。所以初中地理教育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更要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STEM无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还是跨学科课程,它提出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及社会和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明确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落实“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程基本理念。
在当前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地理教师提出与生活有关的学科知识与问题,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促使学生互相交流,探究学习在创造科学结果和享受科学结果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如在初一年级“天气与气候”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我偿试着: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旅游对同学们都不陌生了吧!同学们在旅游的时候在山麓与山顶是否感受到气温有差别呢?以此激发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生活中。马上抛出问题:为什么要探究气温的差异?探究气温与海拔关系需要哪些器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利用网络等解决问题。
三、基于STEM教育理念,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STEM教育能够跨越学科和学习情境,在当前地理学科教育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应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科学工具进行知识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构建STEM教育,帮助学生获取正确丰富的科学知识,保证同学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解决自身问题,也能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并学习到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与科学认知能力。利用STEM教育理念,进而不断寻找解决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方法,增强地理学科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他们在活动中会发现新问题并不断解决新问题。
在“气温与海拔关系”知识学习前,通过前期任务布置,发现大家准备的器材有差异,就让学生讨论对比。下面是各组学生讨论发言及评价对比表(表一):
通过讨论及对比,让问题更简单明了,学生给学生科普了,也说明曲径通幽。同时告诉学生,野外测量要注意安全,要求学生与家长同行。测量结果如下表(表二):
通过动手测量,结果与“6℃/1000m”为什么有差异呢?鼓励学生继续探讨!
四、基于STEM教育理念,以实践活动激励学生深入探究
通过STEM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生与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采取各类途径解决地理课堂上的问题。采取小组形式进行结果分析与数据检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都能够互相帮助与激励,进而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通过表(二),让学生回忆测量场景,分析可能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植被、风等。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从而对自身也有更充分的认识。
这是2008级一位学生的感受——“我们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前,我学地理完全是应付考试,完全只靠背;可是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我发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随处都有,处处都有学习地理的机会,我突然发现地理课成了我最喜欢的课之一。45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对地理的学习方法,也由之前的死记硬背发展为灵活运用!”
通过STEM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了互动探究式的学习意识。克服了过去传统地理课堂都是由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配合学习,学生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人才,我们地理人在行动!
参考文献:
[1]周海瑛 《漫谈地理实践力》地理教育,2016(11)
[2]马小雪 《STEM教育理念下地理实践力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