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析高中语文情境教学

【作者】 张巧莲

【机构】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中被推崇的主要教育方式,意在培养学生在语文上的综合能力和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一篇文章包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在相应的情境中,学生才可能真正体会到深层次的含义和饱含的深情。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情境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情境教学模式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直接针对教学目标,将所学的知识安排在所要演示的情境当中。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这种方法的运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情境教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与其他方法综合运用。
  一、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情境教学加强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将基本的字词短语等知识熟练的运用,借助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更多的话讲,有更多的角度和思路。不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学生在读的时候不容易读懂,作者所传递的思想深意学生难以理解透,所以,教师就需要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同时建立起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熟读,并且通过相应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在课文理解方面不够深刻,教师就可以有意的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对课文内容进一步的思考。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预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前也要有一个大致的预判。
  二、借助朗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情境,辅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借助阅读的形式来加以创新,例如,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朗读,让教师或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作好示范,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的朗读过程中,学生听了教师的朗读,就会受到教师所传递出来的情感的感染,可以促进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可以把作品中的人物用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角色扮演的形式可以形成语文教学的一种固定的方式,只要有合适的文章,而且有充足的时间,就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排练。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综合的素质得到训练,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例如,讲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就全城人的“怕”与别里科夫的“怕”相关情节让学生演示,学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别里科夫可笑怪诞的外表逐步深入认识其可憎的内心,透过可笑的行为举止认识人物所代表的保守腐朽思想。而且在表演中,我们也会发现,虽然参考书上对套中人是一种批判的思想,可是作为一个套中人,他之所以如此,可能也有其说不出的苦衷,从套中人的角度去理解他,这就需要套中人的扮演者有更多的发言权。
  三、通过散文实现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散文作为近代文学的主要体现形式,在表达作者情感上更容易使现代学生所感知。但是作者的情感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还是需要学生在认真的研读后才能体会到。所以,情境的设计在散文的教学中也是非常的重要。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学生进行探究之前,教师先为学生导入一定的知识背景的铺垫,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启发学生思维,协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将文章所表达的现实意义充分的体现出来。
  比如,在讲到鲁迅先生所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例如,在很久以前,一位美国的学者曾经做过一则调查,在调查中他询问过很多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难民们,大约超过一半的人表示我想要把这一切都忘掉,忘掉曾经的痛苦;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曾多次提议建造一个“文革”博物馆,用来警惕世人,但是当面对回忆那段“难忘”的经历时,巴金先生选择不愿面对。通过这两个材料,学生可以发现是这些人的回忆和人们对于那些牺牲者长期的负罪感使得光明的未来瞬间暗淡了下来。而鲁迅为什么当面对痛苦和悲愤时,愿意再来一次。在上述的情境的铺垫下,学生就会切身的感受到当时的环境,实现课文的创造性的观点。例如是为了忘掉痛苦,燃起生的希望。是为了引以为戒,铭记这样的历史,防止类似的现象再发生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设置情境
  随着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长为一个主要的讲课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式,通过在讲课中加入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根据感受到的东西展开联想,把握和理解这些资料背景下的环境因素,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的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非常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只能通过听教师讲授的单调的讲课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方便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的传递,使课堂变得高效有趣。
  五、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创设高中语文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借用语言的魅力进行情境的打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教学中注意力要集中,要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有条不紊的展开教学活动,在朗读课文以及进行其他的教学环节时,都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语言要生动活泼,具有代入感。教师一定要清楚,在这一过程中,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实际效果的优劣。特别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往往更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达到渲染教学情境的目的。
  语文作为我们母语的教学课程,在教学中也应该体现出语言教学的特点。所谓语言就需要语境。那么相应的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就需要情境的设计。在情境的引导下,让学生切实的感受文章、古诗等所表达的感情。通过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定情境下的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宏兰.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引入法的运用探究[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2(7):2.
  [2]杨帆.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研究[D]. 苏州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