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中语文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

【作者】 刘 群

【机构】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是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佳平台。教学设计是预设,为动态生成提供重要前提;课堂导入可以创设教学生成氛围;教师适时点拨,能够快速激活学生思维引擎;开展教学互动,可以提升课堂生成能力;运用适合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动态生成特征,从而构建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中语文;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构建
  欧洲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动态教学体系,就是学生发展的条件系统或环境系统。教师紧紧扣住课堂教学动态因素,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涉及众多教学环节,如教学设计、课堂导入、教师的点拨、开展教学互动等。
  一、教学设计,生成有效教学方法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对教材、教法、学生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整合、优化,这样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认知,为形成科学合理教学设计奠定坚实基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呈现程序化,对课堂教学的细节设计较多,教师上课基本是按照教学设计死板执行,甚至过渡语都事先设计好,忽视了学生实际反应。教师“一言堂”只能毁灭教学生成的基因,不给教学动态生成提供生长土壤。新课改下,教师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这也为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提供重要契机。教学预设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成分,学生学习过程充满活力,课堂动态生成自然也成为可能。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立需要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有机结合,教师需要发挥桥梁作用,将文本和生本思维进行有效对接,为教与学达成和谐统一奠基。教师在预设时,要以学生学习接受为基点,设计更多适合学生思维特征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探究中实现教学生成。因此,教师设计需要更贴近教学实际的问题、任务、操作,让学生在动态学习探索中生成更多自由发挥空间。
  二、课堂导入,创设教学生成氛围
  课堂导语是教学第一环节,导语设计应用成功与否,对整节课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中生思维活跃,喜欢接受一些挑战。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注意扣紧学生关注焦点,提出一些能够引起争议的话题,设计带有悬念的问题,抛出需要探索的课题。这样可以挑起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点燃学习热情,为教学动态生成创造良好学习研究气氛。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用图片、微视频等手段,给出学习任务,提出相关要求,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问题意识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提出问题才是真正的学习。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学生长期接受灌输式的学习,已经变得不擅于提出问题了。再者,高中生的自主意识较初中生要强得多,会认为提出问题是“羞耻”的,这十分不利于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化解学生的心理症结,在课堂上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维护学生提问的尊严,发扬民主精神。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问题表格,将自己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教师还应该深入地研究教材,为学生答疑解惑,不断提升自身的水平。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设计探究性的授课方式,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促进了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的构建,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坚持以学定教
  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因此构建动态生成式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依据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创造性地执行教学预设的过程,是由预设转化为生成的过程,只有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中,体系才能构建成功。但教师必须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让预设走向动态生成;并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
  五、开放探究,形成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
  构建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采用开放探究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主动完成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1.使用开放教学方法
  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清教学的主体,倡导合作学习,做学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打破对学生的束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学习模式和作业内容;再者,教师要开放课本,使学习不再拘泥于教材,而是将教材视作学习的工具,并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教师要开放课堂,将课堂向外延伸,寓教于学,与生活衔接,形成开放的教学模式。
  2.自主探究优化课堂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遇到知识空白和疑难问题时善于提问探究。为学生创建问题环境,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形成动态生成式教学。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如何理解“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然后由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讨论,先对柳树这一意象做出合作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柳谐音为留,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离别的意象,古人在分别时有折柳相送以表不舍之情的风俗,并以柳树示牵挂之意。此时再回到问题,学生们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的学习,联想到作者的感情,就会对这句话产生正确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实际工作中,探究性学习往往具有更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构建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教师必须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大量阅读课件资料,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学习,汇报成果,撰写研究课题的小论文,打开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当前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构建动态生成式的教学体系是最佳的办法。只要在教学中注意环境的营造、教学手段的运用、开放探究这三个大方向,那么动态生成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E·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
  [2]转引自钱正权. 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预设吗[J]. 小学语文教育,2005.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