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黄守均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池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自觉地、热心地、专心致志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任务。反之,丧失了这种兴趣,求知味同嚼蜡,是不会出好成绩的。看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通过新颖活泼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依靠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严密,教学方式新颖活泼、灵活多样,也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平均分”一节中,先讲一个趣味性较强的故事:在唐僧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摘了6个桃子,唐僧要把桃子分给三个徒弟吃,怎样分合适?(让学生动手分分看)唐僧分的是:孙悟空3个,猪八戒2个,沙僧1个。沙僧对对唐僧分的有意见吗?(有)有什么意见?(分的不公平,有的多,有的少。)怎么分没有意见?请一名学生假扮唐僧重新分,老师指出像这样分的每份同样多,叫“平均分”。这个故事,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启发学生对教材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而得出结论可引起学生兴趣。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动力,如果我们对某种认识活动产生了兴趣,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成为支配行为寻求满足的力量。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记忆力得到加强,想象愈来愈丰富,思维也愈深刻,这种兴趣哪里来?要靠教师很好地组织,精心地设计。我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提出问题:请问学生们拿出六根火柴棒,看谁摆的三角形最多?学生马上动手摆起来,有的摆了一个,有的摆了两个,就再也摆不出来了,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说: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有的摆了一个,有的摆了两个。老师摆了4个三角形,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四面体)上学生看,学生一下愣住了。我接着说:同学们摆的三角形都是在一个平面内,老师摆的三角形已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立体图形的概念,接着进行新课,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很快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十分乐意学习。再说: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后,为了巩固知识,消除厌学情绪,我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设计了两道应用题巧妙过度,并通过“小白兔”主持表演,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的教学,教学分两个步骤进行:一个幻灯演示。展示背景。小白兔在美妙动听欢快悦耳的音乐声中,展现在屏幕上;二是放送录音,巧引习题。随着动听的乐曲,传来“小白兔”亲切的声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白兔,今天我来考考你们,看谁会动脑筋,谁就是我最好的朋友:
  ????①小明今年养了4只鸡,今年养鸡只数是去年的3倍,你们算一算,小明今年养了多少只鸡?
  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个个积极动脑,争先恐后地发言,学生各持己见,由小白兔裁决,老师在旁插话:“小白兔,同学们说得对吗?”小白兔回答:“对!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
  ②小雨今年6岁,妈妈的年龄是小雨的5倍,你们算一算,小雨的妈妈多少岁?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插话:“小白兔,同学们答对了吗?”小白兔肯定地说:“对,小雨的妈妈今年是30岁,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我提的问题你们都答对了,我一定向你们学习,小朋友,再见!”通过巧妙的练习设计,学生不感到疲劳,精神高度集中,学习习惯那曲浓厚,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巧设悬念疑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平铺直叙地讲解,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需求。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出示三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第一道题能除尽,第二道题补“○”,也不能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有的同学甚至抱怨地说:这第三道题算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呀!这时便是教学的最佳时机,在学生疑惑之时,开始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巧设"争论"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就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为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