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岳小亚

【机构】 四川省蓬溪县下河小学校

【摘要】多媒体技术手段是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现代工具,其优势可以将语文教学效果大幅提升。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
【正文】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快速实施,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教室,与学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而小学语文,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平台,与多媒体结合,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我们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实践证明,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不仅能优化教的方式,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下面,我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更是“我要学”的情感支撑。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是最强烈的。他们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有兴趣,都想亲自去摸一摸,看一看。只有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导入环节灵活运用多媒体的音像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就能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教学《七律长征》一课时,先用电脑播放《长征组歌》,让学生跟唱后,再将这歌的背景告诉学生,然后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后,在进行课文的教学。教学具体内容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视频朗读,融情于文,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景效果,也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觉得:原来朗读能这么地富有活力。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使用多媒体将制作好的视频放给同学们看,那辽阔的大草原,遍地的牛羊,悦耳的歌声,完全把学生带进了一个遥远的地方,使他们对这地方充满了向往。带着这样的心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走进了课堂。多媒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效突破知识教学难点
  多媒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和交互性,能把抽象的文本形象化,特别是教材中那些隐藏在文字中的潜在意义,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呈现方式模拟出来,让抽象的知识和文本意境变成图片、动画、声音或视频。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的模拟性功能,模拟实验现象,构建现实世界的三维模型,为我们提供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情景,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实践也证明,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这一课,教材讲述了海底世界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景色优美的特点。海底的景物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陌生的,也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对海底的景色有初步印象的时候,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到海底去看一看?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海底去畅游一番(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眼神充满了好奇。咦,我们怎么能去海底呢?)。于是,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海底的情景:“海底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四周漆黑”、“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象在打鼾”、“有的象小鸟一样啾啾”、“有的象小狗一样汪汪”。这些景象一幕幕跃入学生们的眼帘。看完后,他们都觉得自己似乎真的翱游了一次海底,仍在久久地回味着这一幕幕景色。在多媒体情境的刺激下,学生进入忘我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与教师共同配合的对话中来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快速拓展教学内容
  多媒体不仅自身具有强大的集成功能,能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传递,而且还具有较强的链接功能、把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无缝链接,整合到语文教学中来。我们知道,学校有利于各个年级语文教学的资源并不多,除了教材以外,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什么优秀作品。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解决问题,而问题总是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情况,如果他没有很好的理解,又怎么能谈得上应用呢?这个时候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教学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应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来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多媒体的出现,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我在教学《梅兰芳》时,就在网络上寻找找关于梅兰芳的事迹资源,如文本、图片、动画或视频都可以为我所用。其中一段著名的《贵妃醉酒》,就成了我的必选,课堂上放给同学们看,让同们知道梅兰芳的身世,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对于他们自主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引领学生主动去探寻课外知识,拓展他们阅读面,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多媒体技术作用巨大,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工具。但其优势的发挥,必须建立在与其他教学媒体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必须通过教学过程加以实现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能促进教学结构要素发生变化,产生新作用,同样,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和提高。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应用方式,选取最佳突破点,使之整合时产生最佳作用。绝不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课件满堂灌,切不能为了课件而课件,把多媒体辅助变成了“多媒体缚住”,那就不是多媒体技术进课堂的初衷了。
  参考文献:
  [1]戚建太,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探究[J].校长阅刊,2006年。
  [2]倪新琴,灵活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