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构建体育课的高效课堂

【作者】 任慧霞

【机构】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摘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巧用教材、精心组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教育。
【关键词】学习兴趣;师生关系;高效课堂
【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教师明确如何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呢?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应试教育”占学校教育的主导地位,由于以成绩论英雄,使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偏移到智育教育。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日益减退,兴趣的倾向性也很明显,还不稳定。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不高,体育保健知识了解不多,出现“身顺而心违”的现象。
  一、激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由于升学考试的存在,很多的学校不能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首先教学内容滞后、重复,教学方法陈旧、刻板,教学组织机械、单一,课堂教学缺少新鲜感。由于受中国教学体制的限制,各年级教材内容多类出现重复,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至高中都可见到的“蹲踞式起跑”内容等。 当前的体育课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开展的,缺乏选择性、探究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感到体育课的强制,从而产生厌倦 。另一方面,一些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呆板、讲课不够随体育课枯燥无味、缺乏活力。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也是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能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其次是教学条件的落后,缺乏时代感。客观上场地器材简陋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练习的需求,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挫伤。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新颖,是激发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场地器材短缺、简陋也是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不能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
  体育课中的项目太单调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部分学生因体育课中没有自己喜爱的项目不愿上体育课,即使参加了体育活动,也难以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难以真正认识到体育课锻炼的价值。另外,传统教材内容的安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大同小异,比较单调,而且重复较多,水平相似。教学的内容注重单个技术,缺乏实战和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内容长期单一守旧,。对学生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厌倦情绪。传统教学中只顾教不顾学,只求教学的进度,不求教学效果,这种忽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教学,既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制约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校领导和班主任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由于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目的和意义缺乏明确的认识,认为体育课只是跑跑跳跳的玩玩而已,可有可无。除每天的早操、课间操以及每周固定的体育课外,几乎没有其它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甚至把学校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都难以保证。导致他们的体育意识淡薄,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学习中表现出敷衍塞责的消极情绪。由于体育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和差不要紧,关键是文化成绩要好,这种思想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把体育课理解成一种“玩”,对体育课一些比较正规的技术学习就会感到生疏和失望,易产生厌学心理。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都希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于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智力的高低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却忽视了学生们体育技能的培养。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们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对体育课提不起兴趣。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家庭经济收入得到了相应提高,人们的头脑中经济观念占据着主要位置,对子女的体育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家庭忽视了体育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忽视了体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的家长把体育活动与文化学习对立起来,甚至认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是“玩心太重”,造成家庭中学生体育活动的空白。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父母支持参加体育运动,导致许多学生固有的体育兴趣被家长压制乃至扼杀,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了。同时,家长还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懒得活动、不思进取。赞同了家长的意见,完不成学习任务时缺乏应有的耻辱感,对学生的体育参与产生消极作用,使许多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是家长给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一些家庭望子成龙,只强调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到书店买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让子女利用休息时间完成,拼命给孩子增加学业负担。社会上各种“奥数”“学习班”“强化班”“升学辅导班”层出不穷,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 。甚至一些教师和家长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予各种惩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学生不堪忍受,便离家出走,不愿再回到课堂学习;有的酿成心理疾患;有的还走上了轻生的道路。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学生,身心得不到和谐的发展且受到一定摧残,家庭中的体育几乎没有,少量的游戏也是在家长的监视下进行的,一点自由也没有。想象一下这些孩子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的,有没有时间参与户外活动。
  在中国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从来不让孩子动手劳动,孩子是家庭的重心,任何事情都绕着孩子转,不管合不合理,只要孩子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在孩子心理就逐渐形成了“我说什么就做什么”。对孩子的过分养护或百依百顺,甚至溺爱,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有的孩子在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不管在任何场合,任何地方,就乱发脾气,形成好逸恶劳,惧怕体力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也怕吃苦受累,在学校就逃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参加体育课和其他体育活动,更别说什么体育兴趣了。
  二、建立互相尊敬,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
  我们只有充分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同样,我们也要充分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信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消除隔阂,增强兴奋性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在学生情绪低落和气氛沉闷时,教师如能及时的给予表扬,都能起到提高士气,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对违背常规的学生,教师要爱护关心,使他们感到批评是善意的。这样做,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师生的隔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和谐高效课堂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课程改革,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为核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共建的和谐、互动的情景中,加强沟通与合作。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的反思,不断总结,以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已任,在和谐的课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