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电子白板在促成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中的运用
【作者】 何 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镇青岩学校
【摘要】“生成性资源”超出教学预期的临时性教学资源,是运用电子白板过程中出现的。抓住这种资源,同样可以使我们教学更加精彩,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教育。【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电子白板;运用
【正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走进了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特别是这两年,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悄然兴起,成为了现代教育手段的核心设备,它以强大的交互性、生成性、开放性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和协作环境。在高度的课堂交互中,通过师生的讨论与交流,能产生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意想不到的问题。使课堂除了预约的精彩以外,伴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还会“生成”许多无法预知的精彩。同时,它也能及时捕捉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并有效利用,使教学资源从“预制”转向了“弹性”调用,有利于把预设性课堂转变成生成性课堂。利用交互白板自带的工具与资源库,还可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产生了比常规教学更多的生成性资源和不同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而且富有成效。
我们知道,电子白板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其“对象编辑功能”特别强大,能让课堂随时都可以出现“生成性资源”。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还要充分挖掘这一功能,科学地对每一个对象进行编辑,包括复制、粘贴、删除、组合、锁定、图层调整、平移、缩放、旋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像在传统黑板上那样在白板上书写和画图,还可以对各种对象进行拖曳、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软件的生成性,导致教学预期出现外,还可能出现其他教学资源,即“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都可能成为我们新的教学资源,为高效课堂的建构起到积极作用。
一、利用拖曳功能,让课堂呈现“生成性资源”
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时,我让学生给小动物分类,如果没有电子白板,分类方法只能按照多媒体软件预设的分类,逐个显示各类小动物,学生自己的思想无法在多媒体上呈现,最后呈现的只是教师的预设。有了电子白板,我就让学生利用白板笔,在白板上随意拖动各种小动物,把同一类的小动物拖到一起,学生通过讨论,在白板上得出了多种分类方法:有按天上、地上、水里进行分类的,有按“会爬的”、“会飞的”和“会走的”进行分类的;还有按它们吃的食物来进行分类的。学生在课堂生成的各种分类方法都来自学生,而不是由教师进行预设。而传统课件平台在课前制作过程中预设了过程和结果,课上难以修改,更谈不上让学生通过操作课件验证结论了。这样的课堂无形中固定了学生思考的范围。而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我们的课堂是不断生成的,有它的不可预见性。白板平台可随时将素材自由地拖动,并方便地写出各种算式、结论。这样一来,未预设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进行保存,便于以后教学研究。
二、利用复制功能,让课堂呈现“生成性资源”
又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比较枯燥,也比较难学的,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克隆”技术,用克隆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列出“6+8”的算式后,老师提出:6+8怎样算呢?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用小棒摆一摆,并把各自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谁的计算方法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再加上电子白板克隆功能可以让他们变“学生”为“小老师”,学生势必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动手摆起来。这样,学生们通过摆放复制的小棒,将自己不同的计算方法呈现出来。这些方法可能是教师预设内的,也可能是教师预设外的。总之,它们具有一定的生成性,属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然后电子白板呈现一个有14个格子的空铅笔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支铅笔,问盒里被拿走了多少支?怎么样列式?得什么呢?前一个加法问题难不倒学生们,而后一个问题却让学生难以一下子回答,这时引出新课题。整个导入过程,由于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以兴趣为动力,促使学生思考,动脑动手感受了算法,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放大功能,凸显课堂“生成性资源”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应用题时,让学生解答一道:食堂有大米3.9吨,如果每天吃0.12吨,最多可以吃几天?还剩下几吨?我请学生到电子白板上进行解答,有位学生是这样计算的:3.9÷0.12=32(天)……6(吨)。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对象编辑功能,将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放大,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⑴比较余数6与被除数3.9的大小,余数比被除数大,显然是错误的。(2)验算:32×0.12+6≠3.9,说明是错误的。(3)用我们的生活经验来判别:食堂原来只有3.9吨大米,吃了32天还剩下6吨,这不是越吃越多了吗?做错的学生恍然大悟。接着对症下药,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商是不变的,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6缩小100倍应是0.06。
这样,利用放大功能,凸显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电子白板的功能是强大的,每项功能即使精心预设,同样可出现不同于预期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捕捉到这些资源,合理取舍,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龚传慧,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素质教育,2012年。
[2]蔡春芳,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教育,2016年。
我们知道,电子白板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其“对象编辑功能”特别强大,能让课堂随时都可以出现“生成性资源”。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还要充分挖掘这一功能,科学地对每一个对象进行编辑,包括复制、粘贴、删除、组合、锁定、图层调整、平移、缩放、旋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像在传统黑板上那样在白板上书写和画图,还可以对各种对象进行拖曳、放大、旋转、擦除、遮罩等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软件的生成性,导致教学预期出现外,还可能出现其他教学资源,即“生成性资源”。这些资源都可能成为我们新的教学资源,为高效课堂的建构起到积极作用。
一、利用拖曳功能,让课堂呈现“生成性资源”
例如,在教学《校园里的小动物》时,我让学生给小动物分类,如果没有电子白板,分类方法只能按照多媒体软件预设的分类,逐个显示各类小动物,学生自己的思想无法在多媒体上呈现,最后呈现的只是教师的预设。有了电子白板,我就让学生利用白板笔,在白板上随意拖动各种小动物,把同一类的小动物拖到一起,学生通过讨论,在白板上得出了多种分类方法:有按天上、地上、水里进行分类的,有按“会爬的”、“会飞的”和“会走的”进行分类的;还有按它们吃的食物来进行分类的。学生在课堂生成的各种分类方法都来自学生,而不是由教师进行预设。而传统课件平台在课前制作过程中预设了过程和结果,课上难以修改,更谈不上让学生通过操作课件验证结论了。这样的课堂无形中固定了学生思考的范围。而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我们的课堂是不断生成的,有它的不可预见性。白板平台可随时将素材自由地拖动,并方便地写出各种算式、结论。这样一来,未预设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进行保存,便于以后教学研究。
二、利用复制功能,让课堂呈现“生成性资源”
又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比较枯燥,也比较难学的,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克隆”技术,用克隆小棒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列出“6+8”的算式后,老师提出:6+8怎样算呢?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用小棒摆一摆,并把各自的想法和其他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看谁的计算方法多。一石激起千层浪,再加上电子白板克隆功能可以让他们变“学生”为“小老师”,学生势必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动手摆起来。这样,学生们通过摆放复制的小棒,将自己不同的计算方法呈现出来。这些方法可能是教师预设内的,也可能是教师预设外的。总之,它们具有一定的生成性,属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然后电子白板呈现一个有14个格子的空铅笔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支铅笔,问盒里被拿走了多少支?怎么样列式?得什么呢?前一个加法问题难不倒学生们,而后一个问题却让学生难以一下子回答,这时引出新课题。整个导入过程,由于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以兴趣为动力,促使学生思考,动脑动手感受了算法,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放大功能,凸显课堂“生成性资源”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小数除法应用题时,让学生解答一道:食堂有大米3.9吨,如果每天吃0.12吨,最多可以吃几天?还剩下几吨?我请学生到电子白板上进行解答,有位学生是这样计算的:3.9÷0.12=32(天)……6(吨)。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对象编辑功能,将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放大,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⑴比较余数6与被除数3.9的大小,余数比被除数大,显然是错误的。(2)验算:32×0.12+6≠3.9,说明是错误的。(3)用我们的生活经验来判别:食堂原来只有3.9吨大米,吃了32天还剩下6吨,这不是越吃越多了吗?做错的学生恍然大悟。接着对症下药,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商是不变的,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6缩小100倍应是0.06。
这样,利用放大功能,凸显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电子白板的功能是强大的,每项功能即使精心预设,同样可出现不同于预期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捕捉到这些资源,合理取舍,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龚传慧,浅谈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素质教育,2012年。
[2]蔡春芳,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教育,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