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注重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 利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学英语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教学生学英语,就是要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际能力。近年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已逐步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从传统的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侧重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能力已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从教育和心理学来看,知识是技能的前提,知识不能直接转化成能力,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即知识——技能——能力。可见技能是知识和能力的中介。语言教学既要给学生讲授必要的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掌握新知识乃是一种智慧的活动,人不同于动物,其特点在于人是有智慧的,无论是接受刺激,还是对刺激作出反应都是认识结构支配的。即:Stim-ulus-Assimilaton-
Response(S-A-P)。
  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摆正这两方面的关系,而后者的任务更艰巨。其实,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关系就像我们经常说到的学游泳一样,只在岸上学习游泳的知识,不到水里去培养游泳的技能,一辈子是学不会的。
  英语教学中听音说话(即听说)是动作技能,阅读作文(即读写)是心智技能,而这两种知识技能可以看成能力的基本因素。根据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大纲,“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也是知识技能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心理学认为,能力是一种顺利从事任务和活动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包括知识技能,也是智力实际活动的总和。而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其中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核心。而在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为英语中的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不是交际。而言语是使用某种语言所说话和所写的文字。而语言材料是实际上的组成部分,以句子为使用单位,交际的单位是句子。知识技能仅仅是能力的基本因素。听读是领会能力,是被动的,不要求掌握,要理解。而说写则是表达能力,是主动的,要求掌握,而且要活用。我们要使学生在语言操练里掌握形式,再在语言内容上进行语言交际,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分以下五个步骤:
  1、识别
  模仿
  感知材料→观察能力
  2、理解材料→识别能力
  3、应用
  巩固
  巩固材料→运用能力
  4、应用材料→运用能力
  活用
  5、活用材料→创造能力
  为了切实打好运用和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应放在培养言语能力上,不能单纯地放在语言知识上,教师要讲求效益(精讲)。每教一课都要在该课的语法和词汇的范围里进行听、说、读、写的反复训练(即多练),不断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过于强调知识讲授而忽略能力培养的倾向。很多老师习惯于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教育,有时为了一个词的用法而讲半节课,不但没有便学生掌握这个词的用法,反而在学生思想上造成混乱,更是浪费了本来应该用来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时间。所以我产应该尽快把中学英语教育的大方向转到通过有限的知识讲解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上来。
  三、培养教学中的语法能力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原则,语法知识都是必须要讲授给学生的,只是讲授方法不同而已。新的中学英语教材强调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语法采取了暗线的教授方式,这对于每周只有几节课上才能进入英语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其实,必要的语法知识讲解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在语法教授中贯彻能力教育原则。
  我们在讲解语法时,要抓住语用目的和语境要求去讲,就使学生摆脱了讲死的知识,而得到能力的启发。如我们在讲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时,要向学生讲清时态和语态。因为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有着影响和延续到现在,所以使用现在完成时,而又要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故用被动语态。
  在课堂上可作这样的游戏,请一个学生到教室外(让他出去观察教室的一些情况,如门窗是开还是关,讲台上和学生的课桌上有什么?)然后让另一个学生作一些变化(如门窗开、关,学生的书包被移到讲台上等)再让门外的学生进来仔细观察变化情况,学生很自然地说,“The bag has moved onto the teachers desk”“The windows have been opered/closed(bysd.)”
  告诉学生在这类语境中,为了这类语用目的,我们必须使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这种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构成,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什么语用目的和语境下,使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这才是学语法的真正目的。
  另外,学生在刚刚掌握语法知识之后进行的语法专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必然要给学生必要的训练机会,也就是测试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中,把测试融入教学中去,让测试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注意力放到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上来,然后再转化成能力。及时总结,因势利导,随杨应变,最大限度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语言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从新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到运用有一个处理、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需要一定量的接触语言的机会。因此,应对语言知识重视、识记和强化,从而最终实现知识巩固和运用。实践表明,对各种语法专题练习是强化巩固语言知识、化为我们的“血肉”。因此,专项训练是强化语言知识培养应试能力的一件“法宝”。
  综上所述,学生的语言的技能,语言的能力,教学中的语法能力,以用学生的测试能力和应试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目前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改革路子,我们必须走下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