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石清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石垭小学校
【摘要】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跳出传统模式,应创新教学方法,让新课标理念指导日常教学。本文从创新使用教材、利用现代媒体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实践观点【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课堂教学
【正文】新课标是我们教学的指南,是我们科学设计“教什么”和“怎么教”的理论依据。目前,新课标已经践行了多年,也取得了很多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反过来又指导我们下一轮的新课改。小学数学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着的。如何在实践中贯彻新课标精神是现在有效课堂创建的前提和基础,它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发展目标。基于此,我们如何开展呢?通过我近几年的努力尝试,获得了一些数学教学的体会。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用教材教”
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学,不能过于“唯书是教”,尊重教材是对的,但又不拘限于教材,要做到“用教材教”。虽然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新课标要求我们创新使用教材。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标践行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二、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认知障碍,加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一旦知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浓缩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合作能力成为衡量一个竞争社会中的人的重要素质。作为教育担当,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就成为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组成至少两人的学习群体,各成员间进行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学习探究,这种体现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不仅有益于探究的开展和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益于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养成,有益于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陈述已见,达成共识,分享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四、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第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苏芹,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4年。
[2]吴宜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时代教育,2014年。
一、创新设计教学内容,做到“用教材教”
新课标践行中的数学教学,不能过于“唯书是教”,尊重教材是对的,但又不拘限于教材,要做到“用教材教”。虽然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新课标要求我们创新使用教材。因此,作为一名新课标践行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运用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第一、领会编者意图,提高驾驭能力。是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从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全面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内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时也要注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进行教学再加工,从而真正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二、利用现代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为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更加充满活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为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认知障碍,加速学习的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能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一旦知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的信息又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的浓缩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合作能力成为衡量一个竞争社会中的人的重要素质。作为教育担当,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就成为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组成至少两人的学习群体,各成员间进行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每个人都充分参与学习探究,这种体现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不仅有益于探究的开展和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益于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的养成,有益于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陈述已见,达成共识,分享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发展。教师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
四、多种方式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数学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第一、树立创新意识,着眼创新培养。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第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第三、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发表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他们主动创新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苏芹,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4年。
[2]吴宜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时代教育,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