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阅读教学导语的优化设计

【作者】 李冰花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石垭小学校

【摘要】阅读教学的开课需要优化设计,特别是导语,我们应使之出新、出奇、出巧,能激趣启疑,使学生一开始就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有不学不快的探究感和征服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导语设计
【正文】所谓导语,就是新课导入时的教学语言。我们知道,新课导入是一堂成功课所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虽然时间不长,大约3至5分钟,但意义重大。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开课导语设计,尤其是对刚进入知识海洋的小学生的语文教学的新课导入,更应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设计效果。然而,设计良好的阅读导语并非容易的事,正如高尔基曾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就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语进行更有效的优化设计。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优化导语设计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班班通”工程走进了课堂,与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作为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能给课堂导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前景,优秀的PPT课件、视频课堂等不仅给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能促使学生思维飞扬,联想到现实中的问题。例如,在讲授《长城》一文时,为了使长城先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清晰的表象,我们就可在课前播放长城宏伟壮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来切入新课,这样就会给学生感性理解创造先行条件,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和好奇心理,绝不像只单纯念文中的介绍那样,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正是有了这种多媒体的辅助,才让我们阅读教学的开课有情有境有画有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探究欲,进而主动参与到了课堂中来。
  二、运用猜谜语支撑,优化导语设计
  猜谜语是小学生的强烈爱好,虽然他们年龄尚小,活泼好动,但对猜谜语都有浓厚的兴趣,用猜谜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愉悦的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雨》这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接着出示课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智力游戏,也是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将猜谜灵活运用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让学生在竞赛中思考,在思考中快乐学习。
  三、设置悬念激疑法,优化导语设计
  学起于思贵有疑,有疑则有进。我们知道,不论是质疑,还是质疑后的思考,都是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有效手段,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在导入时,我们应通过诱发性的导语激励学生思考质疑,让学生带着悬念开启新课学习。体现在新授的实践中,我们可运用提出疑问、制造悬念的导语开始行课,这样将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状态,使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的课堂,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使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导入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当时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应付的?事情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这一问题将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又如,在教学《与时间赛跑》时,如果开篇设下这样的导语:“时间有脚吗?我怎样与时间赛跑?跑赢了时间有奖吗?”看似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就会感到好奇无比,并有想去阅读这篇文章的迫切,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运用故事诱导法,优化导语设计
  爱故事人之常情,小学生更爱故事。抓住这个年龄特征,设计导语,就能有效优化开课导入。运用这种方法开课,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学生兴趣,诱发美感,还可以引发学生对故事自身的思考。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先宕开一笔,欲擒故纵,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如在给学生教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另一位教师运用较简短的话讲一个关于诸葛亮形象的小故事来开课,也是很有效果的。要给学生更了解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军事,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诸葛亮有着膜拜的崇敬,从而有更想去了解诸葛亮的欲望,当再回过头来讲解这篇课文,学生们已经对诸葛亮就有了较深的印象。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前奏,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导入中不可少的导语,应犹如一块磁铁,能把学生阅读的注意力紧紧聚焦在一点,能给学生以启迪、奋进的学习热情。但是,好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作为新课的导入也应是不拘一格的,应是千变万化或综合使用的。总之,它应该是贵在新,贵在奇,贵在能激趣启疑,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主动学习就是最好的导入。
  参考文献:
  [1]王龙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导语的设计[J].考试周刊,2012年。
  [2]于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
  [3]李金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导语的有效设计[J].现代阅读,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