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者】 李 丹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小学校
【摘要】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其需要我们做到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统一;应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匹配;应灵活,根据反馈及时调控,使信息传输更通畅等几个方面,才能使其作用为语文教学服务,提高实效性。【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手段;整合;有效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提高教学效果成了当前教育的重要改革目标。在全面探寻提效增质策略的今天,多媒体手段走进了人们视野。在这几年的实践,我把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学进行了整合,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的确,其功能强,有效性高,特别是在帮助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方面,取得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效果。因此,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现代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手段与之整合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
一、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统一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以最好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是我们选择手段的初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用与之相统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使实效性原则得到落实,才能恰当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相互配含,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知道,《骆驼和羊》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学目标中有一条要求适让学生理解骆驼和羊是怎样各自来表现自己的优势的?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中言语的使用,教师无论怎样凭口解释效果都不佳。我采用了拖动式和静片式的投影片相结合来使用投影仪,把骆驼和羊互相比高低,评价各自的优势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夹,同时又用录音机播出分角色朗读的课文配乐朗读的录音,接着我把此内容制作成课件,加上配音、配乐,充分使甩电脑,通过大屏幕演示。这样形象、直观、富有动画片性质的电化教学,学生兴趣大增,教学效果好。这样根据教学目标优选多媒体手段的做法,就能体现出和谐性,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
二、多媒体手段的选用应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匹配
随着科技发展,能称之为多媒体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网络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IPad、智能投影仪等,这些媒介的选用或辅助,我们想符合针对性原则,在选择使用何种方式的多媒体手段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例如,在教学《捞铁牛》课文时,通过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沉入淤泥中的八只笨重的铁牛的经过,说明了浮力的科学性。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内容成为理解利用浮力捞铁牛的关键。我把此制作成课件,通过电脑播出,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把课文的整个内容故事般的形象、生动地加以具体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此后,我还利用投影仪的拉动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铁牛——向上拔”这些事物的变化,紧接着我又运用实验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上台做打捞铁牛的过程的演示实验,通过实践,把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形象、直观、如实地展现出来。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一目了然,顿开茅塞。教师对教法的选择也真是独具匠心。可见,多媒体使用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协调即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手段的选用应灵活,根据反馈及时调控,使信息传输更通畅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注重灵活性,不是造成“机灌”课堂的出现。有效的使用需要我们把握“适当、适度、适量”的原则,也就是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反馈情况不断地对各种多媒体的使用进行调控,使其符合科学性原则,就可使信息传输畅通,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这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课文中写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小树不冷了。”我就提问:“句子中的衣裳指的是什么?”学生沉闷不发,我又做了一个捆稻草的动作,问学生稻草衣裳”爷爷是怎样给树穿上的?学生举手的仍不多。我从学生的信息反馈中得知效果不理想,于是,迅速将书中的插图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搬上屏幕,并在网络动态课件的支持下,营造出动静结合、影音交织的场景。学生在读句子时,先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然后再看课件演示。接着让学生亲自在大屏幕上指一指哪儿是小树的衣裳。学生看了老师捆稻草的样子后,再指出大屏幕上捆稻草的绳子,脑海中就显现出爷爷给小树穿稻草衣服的景象。此后,我又通过录音播出课文的配乐朗读,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样学生边听读,边观察,边思考,教师将课件演示、录音播放、插图出示等几种方式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使教学信息通道畅通起来,有助于加快课堂信息交换过程,优化了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之,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在实践中不断被一线教师探索研究出良好的使用方法来。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只要科学合理,注重实效,就不仅能使教学信息通道畅达,而且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产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样的作用的发挥,也是有“代价”的,需要我们教师深度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运用技能,特别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这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代价去努力学习,才能换来良好教学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周德,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J].教育学,2015年。
[2]邓胜国,多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初探[J].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
[3]王小梅,多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初探[J].素质教育,2017年。
一、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统一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以最好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是我们选择手段的初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用与之相统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使实效性原则得到落实,才能恰当运用不同的多媒体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相互配含,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知道,《骆驼和羊》是一篇童话故事,教学目标中有一条要求适让学生理解骆驼和羊是怎样各自来表现自己的优势的?如果仅重视传统教学中言语的使用,教师无论怎样凭口解释效果都不佳。我采用了拖动式和静片式的投影片相结合来使用投影仪,把骆驼和羊互相比高低,评价各自的优势的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夹,同时又用录音机播出分角色朗读的课文配乐朗读的录音,接着我把此内容制作成课件,加上配音、配乐,充分使甩电脑,通过大屏幕演示。这样形象、直观、富有动画片性质的电化教学,学生兴趣大增,教学效果好。这样根据教学目标优选多媒体手段的做法,就能体现出和谐性,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
二、多媒体手段的选用应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匹配
随着科技发展,能称之为多媒体手段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网络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IPad、智能投影仪等,这些媒介的选用或辅助,我们想符合针对性原则,在选择使用何种方式的多媒体手段时首先需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
例如,在教学《捞铁牛》课文时,通过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沉入淤泥中的八只笨重的铁牛的经过,说明了浮力的科学性。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内容成为理解利用浮力捞铁牛的关键。我把此制作成课件,通过电脑播出,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把课文的整个内容故事般的形象、生动地加以具体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此后,我还利用投影仪的拉动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铁牛——向上拔”这些事物的变化,紧接着我又运用实验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上台做打捞铁牛的过程的演示实验,通过实践,把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形象、直观、如实地展现出来。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这些教学手段,让学生一目了然,顿开茅塞。教师对教法的选择也真是独具匠心。可见,多媒体使用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相协调即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手段的选用应灵活,根据反馈及时调控,使信息传输更通畅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注重灵活性,不是造成“机灌”课堂的出现。有效的使用需要我们把握“适当、适度、适量”的原则,也就是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反馈情况不断地对各种多媒体的使用进行调控,使其符合科学性原则,就可使信息传输畅通,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学《爷爷和小树》这课时,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课文中写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小树不冷了。”我就提问:“句子中的衣裳指的是什么?”学生沉闷不发,我又做了一个捆稻草的动作,问学生稻草衣裳”爷爷是怎样给树穿上的?学生举手的仍不多。我从学生的信息反馈中得知效果不理想,于是,迅速将书中的插图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搬上屏幕,并在网络动态课件的支持下,营造出动静结合、影音交织的场景。学生在读句子时,先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然后再看课件演示。接着让学生亲自在大屏幕上指一指哪儿是小树的衣裳。学生看了老师捆稻草的样子后,再指出大屏幕上捆稻草的绳子,脑海中就显现出爷爷给小树穿稻草衣服的景象。此后,我又通过录音播出课文的配乐朗读,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这样学生边听读,边观察,边思考,教师将课件演示、录音播放、插图出示等几种方式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使教学信息通道畅通起来,有助于加快课堂信息交换过程,优化了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之,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在实践中不断被一线教师探索研究出良好的使用方法来。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只要科学合理,注重实效,就不仅能使教学信息通道畅达,而且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产生学习的兴趣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样的作用的发挥,也是有“代价”的,需要我们教师深度学习信息技术,提高多媒体运用技能,特别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这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代价去努力学习,才能换来良好教学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周德,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J].教育学,2015年。
[2]邓胜国,多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初探[J].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
[3]王小梅,多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初探[J].素质教育,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