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 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期刊来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李拥军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坪滩小学校

【摘要】实践小学数学教学,就应按新课标精神,更新观念,运用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说多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发展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观念;心态;情境
【正文】践行新课标已有多年,在这些年头的实践中,已取得多项成果,为我们接下来的践行新课标,又增添了新的指导方法与实践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长期把“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的新课标要求作为教学指南,把其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的备课中、上课中、作业辅导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我认为,践行新课标最好的方法,就是要选择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才能有针对性开展教学,实现传统所说的“因材施教”。现在,我把运用新课标精神的几点教学实践体会倾情献出,与你分享。
  我们知道,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这是重点。但对我们同一地区的老师来说,同一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大多都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学情来选择了,即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和学习需要。教学工作光靠教师单方努力是不行的,教师的外因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要想使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其根本在于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要求。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情境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其集激趣性、诱思性和情境性于一体,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我们应抓住儿童“好奇”的天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多年实践证明,如果有一个适合的环境,好奇心就会自然地发展,从而进一步形成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小学生在真实的事物面前会有许多的不理解,但是,不理解的东西越多,不理解的思想越能使小学生深感惊奇或诧异,由此出现的激奋、惊奇、诧异就越能够纠正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衰弱、萎缩状态,唤醒正在沉睡的脑细胞,迫使大脑工作,积极活动。如讲“年、月、日”一课之前,我带学生唱“三百六十五个祝福”这首歌,歌中唱到“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唱后问学生:“一年有三百六十五个日出是什么意思?是每年都有365天吗?为什么有时是366天?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知道一些什么?”一首歌引起了诸多的为什么,引起了诸多的新奇和诧异。同学们带着许多的疑问、好奇,积极地投入到查找资料、询问家长的求学活动中。当正式上“年月日”课时,同学们都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地汇报自己所获得的有关知识。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被学生讲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学生带着问题、好奇去搜集信息的同时,不但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问题,还博览了群书、增长了才干、增强了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落实这样的要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施生活化教学,体现在实践就是要选择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话实际,善于挖掘学生的生话素材。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一课时,为了引出判断方向的实际问题,我们可借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角色“喜羊羊”,让大家一起帮喜羊羊找回家的路。学生看到熟悉的画面,再加上喜羊羊可爱的说话声音,都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出谋划策。最后借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顺利解决了‘认识方向”的问题。在巩固“方向与位置”知识点时,教师从学生的校园情境入手,以升旗台为中心将各个方向上物体的分布展现出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相对位置”的含义。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认识方位时,都需要一定的参照物像。课堂上学生的“方向’学习,如果能够与他们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物建立联系,则会帮助他们根深蒂固”地掌握‘方向”这一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搭建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平台
  有人曾说过:听了,一会儿就忘了;看了,就记住了;动手操作了,就理解了。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前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手是脑的老师,听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智慧在指尖上闪耀,是我们新课标实践的重要口号。我们知道,手上有丰富的神经,每一根神经都与大脑相通相应。手在大脑的指挥下活动,大脑在手的活动过程中认识事物,而且认识得快,认识得深,有时会起到眼耳等器官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某些知识是必要的,是高效的。例如,在教“7÷3”这道有余数除法时,可以让学生把7个圆片放在桌面上,要求把这7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学生怎么分也分不开。老师问:“每份有几个”?学生说:“每份有2个,还多出一个。”老师说:“像这样不能正好分完的除法题,就是有余数的除法,多出的一个叫余数。”这样建立起来的“余数”概念,学生不仅十分清楚,而且不容易忘,用不着老师多费口舌去讲解。动手操作也是儿童最感兴趣的事,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课堂,就是要新课标精神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性,达成新课标的最美理想——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对此,作为一个实践新课标的教师来说,我们要想事半功倍,就必须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调动兴趣、激发潜能、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巧设情境,运用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说、勤动手,真正感受到学习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律米,践行新课标教学要求,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2016年。
  [2]刘纯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4年。